本书由11篇访谈录组成,采访者来自美国、法国、尼泊尔、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包括了伯恩斯坦对语言诗运动的独到见解,对其诗歌创作理念、诗艺、诗学、美学追求的阐释,对诗歌与政治、经济、哲学、艺术和社会等的关系的反思;囊括了他对回音诗学直接或间接的论述,对犹太文化在诗歌创作中的位置的解读和阐释等。11篇访谈探讨了伯恩斯坦诸多优秀诗歌集和歌剧剧本,比如《天堂里所有的威士忌》《阴影时间》《重新估值》等。
本书著作者韦苇先生为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资深教授,应邀为一大发行量的小学生刊物和幼教刊物做佳作赏评栏的专栏作家达十余年,其栏目受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如潮好评。本书熔佳作与赏评文字于一炉,以方便阅读、欣赏、进修之用。本书从所累积的精典佳作和赏评文字中精选一部分,保持视界广阔、识见独到、文种齐全、品类繁多、鉴赏趣味别致、笔墨富于幽默个性的优点和特点,是一本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少年儿童家长继续提升语文和文学素养及水准的*读本,也是高校文学类、教育类、图书馆学类学生的必备读物,更是一本
本教材共11章:文学欣赏概述,文学文体的宏观把握,中国经典诗词欣赏,中国经典小说欣赏,中国经典散文欣赏,中国经典戏曲欣赏,影视文学欣赏,网络文学欣赏,港澳台文学欣赏,欧美文学欣赏,亚洲文学欣赏。
超验主义从一开始便既是一场文学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是美国文艺复兴的巨大驱动力量和主导力量,并代表了其发展的高峰。超验主义*突出的文学成就表现在散文的创作上。本书将美国超验主义散文置于世界文学的视域下,主要以古代希腊散文和中国明清散文为借镜,进行比参研究,为我们全面考察超验主义散文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及艺术品格提供一条新的认知途径,并为跨文化间的散文艺术比较研究提供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
现代思想体系充满了审美症候,人们用审美化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西方文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深受影响。浪漫文学首次昭示了审美世界的丰富多姿,在唯美主义开启的现代文学中更是五彩斑斓,直至后走向审美*的后现代文学,这是一条萌芽发展扩张变异的清晰流变线索。审美主义思潮和众多文学流派、文学现象之间联系密切,颓废、先锋、身体化、后现代是其主要表现样态,它们相互交织,互有补充,表面矛盾抵触却内在统一。作为为一种凡俗的生存观,审美主义从生命
本教材所针对的课程面向国内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乃是关于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方法的入门基础课程。教材拟以阅读英语文学代表性作品为核心,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外国语言文学当前国内外学界常用的研究方法(尤其近年来较流行的前沿文学批评理论),旨在加强英语专业研究生对英语语言的感受力和文学理解力,从而引导学生科学地将前沿的西方(文艺、文化、社会)批评理论与文本细读相结合,养成良好的学术素养,为深刻理解文学研究的方法论以及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服务。
本著作主要对比研究华裔文学和中国文学的西语译介情况。作品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述华裔文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从文学的角度分析华裔文学的创作特点;第三章从宏观上分析、比较华裔文学和中国文学的西语译介情况;第四章从微观上对具体作品的不同版本的译文进行文本分析,研究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第五章进一步探讨更为有效的文化翻译策略并得出结论:翻译不是简单的归化和异化的问题,称职的翻译要能够调整好这两种翻译策略的“度”才能有效地传递文化信息。
《20世纪外国文学选讲》主要是针对我国高等院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大四学生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材。全书共有九讲,分别是:卡夫卡与《城堡》、T.S.艾略特与《荒原》、纳博科夫与《洛丽塔》、博尔赫斯与《南方》、贝克特与《等待戈多》、克洛德?西蒙与《弗兰德公路》、阿尔贝?加缪与《鼠疫》、约瑟夫?海勒与《第二十二条军规》、加西亚?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该教材并不注重对一般文学史常识的介绍,而是注重对作家作品某些重要问题的分析、探讨。如果说,大多数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作品选教材注
女性创伤叙事是英语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体裁,长期以来不少作家在其作品中进行了书写,以从不同方面反映女性地位等问题。本书选取了诺奖获得者莱辛等重要的当代英美澳作家作为代表,并以她们的代表作为样本,详细分析了不同题材作品中女性的际遇、变迁及抗争,以唤起人们对这一群体的关注。
平台介绍|荣誉资质|联系我们|出版社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