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法 【 R22 中医基础理论】 分类索引
-
- 伤寒论讲义(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 曲夷 张沁园/2018-8-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教材以明代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为底本,参考钱超尘、郝万山2005年整理出版的《伤寒论》原文。内容取自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共计10篇,398条,113方。全书分总论、辨六经病脉证并治、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九个部分,书后设附录及索引。本教材使用于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推专业本科班的《伤寒论》教学。
-
定价:¥35 ISBN:9787547841303
-
- 中医理论(汉英对照)(中华传统医学文化教育与普及丛书)
- 郑湘瑞 著/2018-8-1/东南大学出版社
郑湘瑞著的《中医理论(汉英对照)/中华传统医 学文化教育与普及丛书》在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 系列相对的概念,如天与地、上与下、昼与夜、明与 暗、阴与阳、虚与实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等的基础上, 阐述了系列概念在中医中的体现和运用,解释了中医 如何将这些概念上升到哲学高度,并从藏象学说、气 血津液、十四经络、病因病机、望闻问切、**理论 、中医养生等方面介绍、论述了中医的基础理论,以 帮助读者初步认识、了解中医,体会其辩证体系和思 辨方式,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本书适用于
-
定价:¥45 ISBN:9787564177164
-
- 中医基础理论(中英对照版)
- 陈利国 纪立金/2018-8-1/暨南大学出版社
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本书在《中医基础理论》前两版的基础上,参考高等中医药院校外国进修生教材,参照WHOInternationalStandardTerminologiesonTraditionalMedicineintheWesternPacificRegion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尽可能统一规范英译中医名词术语及语法问题,采取英汉对照形式进行编写。本书结合暨南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特色及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力求体现
-
定价:¥78 ISBN:9787566824691
-
-
- 中医基础理论(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
- 王键 张光霁/2018-7-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基础理论(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是系统讲授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材,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精神、经络、病因和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相较于上版教材,本教材突出了引导性和启发性,每章开篇专设导学部分,内容包括引言、学习重点和学习要求、名词术语,让读者带着问题和重点展开学习。在每章篇末增加知识拓展,围绕本章内容推荐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和论文,突出了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时代发展和特色。
通过本教材的学
-
定价:¥30 ISBN:9787547840207
-
-
- 经络腧穴学(第2版)
- 胡玲;刘清国/2018-7-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经络腧穴学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主干课程。经络腧穴理论不仅是针灸学科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编写将继承上版教材优势和特点,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系统性、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突出规范、精炼、实用的特点。穴位归经、定位,以新版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2006年版)为依据,对个别新、老国标定位差异较大的穴位以附注形式加以说明。重点腧穴右上方以**标识,常用腧穴右上方以*标识,重点穴、常用穴,参考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硕士研究生中医综合考试大纲来
-
定价:¥50 ISBN:9787547840030
-
-
- 内经选读习题集(新世纪)
- 王庆其/2018-7-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习题是由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统一组织编写,与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校规划教材《内经选读》相配套,可供高等中医院校本科生、中医药成人教育学生、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人员及其他学习中医药人员参考使用。 全集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设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问答题四种类型的题目,可供学者与教材同步练习。其目的是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以习题形式进行复习、巩固、强化,也为学生应试提供参考。后面设有四套本科模拟试卷和两套本科考研模拟试
-
定价:¥29 ISBN:9787801564559
-
- 腧穴学(规划教材)
- 罗永芬 编/2018-6-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是针灸类专业的基础课。全书共分七章及一篇附录。*章为概论,主要阐明腧穴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及其在针灸专业课程中的发誓和地位,并逐节介绍腧穴学的发展、腧穴的命名、分类、主治规律、特定要穴及腧穴的定位方法;第二至六章分别介绍十四经腧穴的名称、定位、局部层次解剖、刺灸法、主治、配伍、古代文献选摘,及部分常用腧穴的现代应用与研究;第七章介绍经外奇穴;第八章为耳穴。附录主要收集了常用腧穴的歌诀,古代体表部位名称解释,腧穴别名索引。
-
定价:¥36 ISBN:9787532338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