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58 元  
					 丛书名:
					 
				  
   
			
				 
				 
				
				
				 
	
				
				
					
						- 作者:马惠莉、刘杰  主编
- 出版时间:2019/6/1
- ISBN:9787122337122
-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适用读者:可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材料工程类专业和工业分析专业、本科学校的职业技术学院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分析化验岗位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以及分析化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 中图法分类:O65 
- 页码:322
- 纸张:
- 版次:02
- 开本:16K
- 字数:(单位:千字)
 
 
	 
	 
	 
	
	
	
				
					
		
		本书为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也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
本书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将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训任务有机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教改理念。在内容编排上立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相关技术领域及岗位的任职要求,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本书可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材料工程类专业和工业分析专业、本科学校的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分析化验岗位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以及分析化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马惠莉,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近十余年,承担了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原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复合材料专业、硅酸盐材料工程、工业分析等专业学生的“分析化学”、“工业分析”、“仪器分析”等课程。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第1章  绪论	3
1.1  分析化学的学科定义及社会责任	4
1.1.1  分析化学的学科定义	4
1.1.2  分析化学的社会责任	4
1.2  分析方法分类	5
1.2.1  根据分析的目的与任务分类	5
1.2.2  根据分析对象的化学属性分类	5
1.2.3  根据分析方法所依据的测定原理分类	5
1.2.4  根据分析时所需的试样量或待测组分在试样中的相对含量分类	5
1.2.5  根据生产和分析的需要分类	6
1.3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6
第2章  定量分析概述	9
2.1  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11
2.1.1  试样的采取与制备	11
2.1.2  样品的分析测定	15
2.1.3  数据的分析处理与结果报告	15
2.2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16
2.2.1  误差的分类及减免	16
2.2.2  准确度与误差	18
2.2.3  精密度与偏差	19
2.2.4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21
2.2.5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2
2.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4
2.3.1  有效数字	24
2.3.2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26
2.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27
2.4.1  置信度与置信区间	27
2.4.2  可疑值的取舍	29
2.5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31
2.5.1  被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31
2.5.2  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	31
2.6  分析质量的控制与保证	32
2.6.1  分析质量保证的内容和目标	32
2.6.2  分析测试的质量评价	34
习题	35
第3章  定量分析操作技术	37
基础知识	39
3.1  化验室基础知识	39
3.1.1  实验室规则	39
3.1.2  良好的实验室风气	39
3.1.3  分析实验用水	41
3.1.4  化学试剂的分类与选用	42
3.1.5  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	43
3.2  化学分析实验基础操作	45
3.2.1  化学试剂的取用	45
3.2.2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45
3.2.3  加热/升温技术	47
3.3  定量化学分析技术	51
3.3.1  称量技术	51
3.3.2  滴定分析操作技术	53
3.3.3  重量分析操作技术	61
实验实训	67
实验1  玻璃仪器的认领、洗涤和干燥	67
实验2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68
实验3  滴定分析技术操作练习	69
实验4  滴定分析仪器的校准	71
附:实际报告示例	73
习题	74
第二部分  化学分析方法及应用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77
基础知识	79
4.1  滴定分析概述	79
4.1.1  滴定分析过程与特点	79
4.1.2  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	79
4.1.3  滴定反应的条件与滴定方式	80
4.1.4  滴定分析中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81
4.1.5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83
4.1.6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85
4.2  酸碱平衡	88
4.2.1  酸碱质子理论	88
4.2.2  酸碱解离平衡	89
4.2.3  溶液pH值的计算	91
4.2.4  缓冲溶液	92
4.2.5  酸碱指示剂	94
4.3  酸碱滴定原理	96
4.3.1  酸碱滴定曲线	97
4.3.2  酸碱滴定的可行性判据	101
4.4  非水溶剂中的酸碱滴定	103
4.4.1  非水滴定法原理	103
4.4.2  非水溶剂	104
4.4.3  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条件的选择	106
4.5  酸碱滴定法中的标准滴定溶液	106
4.5.1  HCl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106
4.5.2  NaOH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107
实验实训	108
实验5  纯碱总碱度的测定	108
实验6  食醋总酸度的测定	109
实验7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	110
实验8  硅酸盐材料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112
习题	114
第5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17
基础知识	119
5.1  氧化还原平衡	119
5.1.1  标准电极电位与条件电极电位	119
5.1.2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20
5.1.3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	121
5.2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123
5.2.1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123
5.2.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23
5.2.3  氧化还原滴定终点的确定	126
5.3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128
5.3.1  高锰酸钾法	128
5.3.2  重铬酸钾法	129
5.3.3  碘量法	129
5.3.4  其他方法	131
5.4  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标准滴定溶液	132
5.4.1  KMnO4标准滴定溶液	132
5.4.2  K2Cr2O7标准滴定溶液	133
5.4.3  I2标准滴定溶液和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	134
实验实训	136
实验9  双氧水含量的测定	136
实验10  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	137
实验11  胆矾中铜含量的测定	138
实验12  天然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140
习题	141
第6章  配位滴定法	143
基础知识	145
6.1  引言	145
6.1.1  配位反应的普遍性	145
6.1.2  乙二胺四乙酸的分析特性	146
6.2  配位平衡	147
6.2.1  配合物的绝对稳定常数	147
6.2.2  配位反应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147
6.2.3  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150
6.3  配位滴定原理	151
6.3.1  滴定条件	151
6.3.2  配位滴定曲线	154
6.3.3  金属指示剂	155
6.3.4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156
6.4  配位滴定法中的标准滴定溶液	160
6.4.1  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160
6.4.2  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	160
实验实训	161
实验13  水硬度的测定	161
实验14  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中Al和Mg含量的测定	162
实验15  Bi3+、Pb2+含量的测定	164
习题	165
第7章  沉淀滴定法	169
基础知识	171
7.1  莫尔法	171
7.1.1  方法原理	171
7.1.2  滴定条件	172
7.1.3  方法应用	172
7.2  佛尔哈德法	173
7.2.1  方法原理	173
7.2.2  滴定条件	173
7.2.3  方法应用	174
7.3  法扬司法	175
7.3.1  方法原理	175
7.3.2  滴定条件	175
7.4  沉淀滴定法中的标准滴定溶液	176
7.4.1  AgNO3标准滴定溶液	176
7.4.2  NH4SCN标准滴定溶液	177
实验实训	177
实验16  水(或盐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177
习题	179
第8章  重量分析法	181
基础知识	183
8.1  挥发重量法	183
8.1.1  物料水分的测定	183
8.1.2  物料挥发分的测定	184
8.1.3  物料灰分的测定	184
8.2  沉淀重量法	184
8.2.1  沉淀重量法的操作过程	184
8.2.2  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	185
8.2.3  沉淀剂的选择	186
8.2.4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86
8.2.5  沉淀的类型与形成	190
8.2.6  沉淀的纯度	191
8.2.7  沉淀条件的选择	194
8.3  重量分析法中的计算	196
8.3.1  试样称取量的估算	196
8.3.2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196
实验实训	198
实验17  胆矾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198
实验18  煤中灰分的测定	199
实验19  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201
实验20  硫酸镍中镍含量的测定	202
习题	203
第三部分  仪器分析基础
第9章  光谱分析法	207
基础知识	209
9.1  光谱分析法基础	209
9.1.1  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210
9.1.2  光谱分析法分类	211
9.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12
9.2.1  基本原理	212
9.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16
9.2.3  分析条件的选择	218
9.2.4  定量分析方法	222
9.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25
9.3.1 方法原理	225
9.3.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28
9.3.3  定量分析方法	233
9.3.4  工作条件的选择	236
9.3.5  干扰及抑制	237
9.4  原子发射光谱法	238
9.4.1  方法原理	239
9.4.2  火焰光度分析法	240
实验实训	243
实验21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石灰石中的微量氧化铁	243
实验22  分光光度法测定钢铁中的二氧化硅	245
实验23  人发中锌含量的测定	248
实验24  硅酸盐物料中氧化钾、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49
习题	251
第10章  电位分析法	253
基础知识	255
10.1  电位分析法概述	255
10.1.1  电位分析法中所用的电极与分类	255
10.1.2  离子选择性电极	257
10.2  电位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259
10.2.1  定量分析依据	259
10.2.2  直接电位法	260
实验实训	261
实验25  水样pH值的测定	261
实验26  水中氟离子含量的测定	263
习题	265
第11章  气相色谱法	267
基础知识	269
11.1  引言	269
11.2  色谱图与色谱常用术语	270
11.2.1  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图	270
11.2.2  色谱图中的基本术语与参数	271
11.2.3  分配平衡	272
11.3  色谱分析基础理论	273
11.3.1  塔板理论	274
11.3.2  速率理论——范第姆特方程	275
11.3.3  色谱分离效能的衡量	277
11.4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278
11.4.1  定性分析方法	278
11.4.2  定量分析方法	279
11.4.3  定量分析误差的来源	283
11.5  气相色谱仪	283
11.5.1  气路系统	284
11.5.2  进样系统	285
11.5.3  分离系统	286
11.5.4  检测系统	287
11.5.5  数据处理系统	289
11.5.6  温度控制系统	289
11.6  气相色谱固定相	289
11.6.1  气固色谱的固定相	289
11.6.2  气液色谱的固定相	289
11.6.3  聚合物固定相	290
11.7  色谱分析操作条件的选择	290
实验实训	291
实验27  气相色谱仪的气路连接、安装和检漏	291
实验28  工业乙酸酯含量的测定	293
习题	295
第12章  综合实训	297
基础知识	299
实验实训	300
实验29  水泥熟料中常量组分的全分析	300
实验30  水质分析	306
附录	311
附录1  定量分析中常用物理量的单位与符号	312
附录2  常用酸碱试剂的密度和浓度	312
附录3  原子量表	313
附录4  常见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314
附录5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316
附录6  常用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I=0, 298.15K)	317
附录7  标准电极电位(291.15~298.15K)	319
附录8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I=0, 291.15~298.15K)	321
参考文献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