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59 元   本教材已被 1 所学校申请过!
					 丛书名:
					 
				 抱歉,电子工业出版社不参与样书赠送活动!
				
				
				 
	
				
				
					
						- 作者:朱俊虎 等
 - 出版时间:2023/6/1
 
						- ISBN:9787121457685
 
						-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适用读者: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等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作为网络安全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 中图法分类:TP393.08 
  - 页码:268
 - 纸张:
 - 版次:01
 - 开本:16开
 - 字数:429(单位:千字)
 
				
  
   
 
	 
	 
	 
	
	
	
				
					
		
		网络安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本书除在正文部分中提供了35个验证性实验和2个综合性实验外,还在问题讨论部分中给出了多个设计性实验,力图通过实验帮助读者系统地掌握网络攻防的实用技术。全书分为4篇13章,按照“环境—威胁—防御—运用”的思路安排。“网络安全实验环境篇”重点讨论网络安全实验环境的构建技术、方法及相关实验;“网络安全威胁篇”以网络攻击的主要环节为线索,详细介绍信息收集、口令攻击、二进制软件漏洞、Web应用攻击、恶意代码、内网渗透、假消息攻击等网络攻击技术、方法及相关实验;“网络安全防御篇”以网络安全模型为框架,详细介绍访问控制机制、防火墙、网络安全监控等网络防御技术、方法及相关实验。“综合运用篇”基于虚拟的典型企业网络环境,通过网络攻击综合实验和网络防御综合实验,从实际运用的层面进一步巩固网络攻防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本书每章首先介绍基本技术和实验原理,然后设计相关实验,详细讲解实验环境的构建和实验步骤,最后结合实验内容进行问题讨论,设置拓展的设计性实验,以方便读者进一步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原理和实践技能。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等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作为网络安全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朱俊虎,信工程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军队级优质课程"网络安全技术”核心成员,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核心成员。主持或参与国家863、国防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曾出版《网络安全实验教程》《网络攻防技术》等书。
第1篇  网络安全实验环境篇
第1章  网络安全实验环境	2
1.1  网络安全实验的主要内容	2
1.1.1  网络攻击技术实验	2
1.1.2  网络安全技术实验	4
1.1.3  网络攻防综合实验	4
1.2  网络安全虚拟化实验环境	5
1.2.1  虚拟化技术与网络安全实验	5
1.2.2  常用虚拟化软件介绍	6
1.2.3  网络安全实验环境构成	6
1.3  虚拟化实验环境的安装与配置实验	7
1.3.1  实验目的	7
1.3.2  实验内容及环境	7
1.3.3  实验步骤	8
本章小结	14
问题讨论	14
 
第2篇  网络安全威胁篇
第2章  信息收集	16
2.1  概述	16
2.2  信息收集及防范技术	17
2.2.1  信息收集技术	17
2.2.2  信息收集的防范和检测	18
2.3  公开信息收集实验	19
2.3.1  实验目的	19
2.3.2  实验内容及环境	19
2.3.3  实验步骤	20
2.4  主机在线状态扫描实验	24
2.4.1  实验目的	24
2.4.2  实验内容及环境	25
2.4.3  实验步骤	25
2.5  主机操作系统类型探测和端口扫描实验	28
2.5.1  实验目的	28
2.5.2  实验内容及环境	28
2.5.3  实验步骤	28
2.6  漏洞扫描实验	30
2.6.1  实验目的	30
2.6.2  实验内容及环境	30
2.6.3  实验步骤	31
本章小结	32
问题讨论	32
第3章  口令攻击	34
3.1  概述	34
3.2  口令攻击技术	34
3.2.1  口令攻击的常用方法	34
3.2.2  Windows系统下的口令存储和破解	35
3.2.3  Linux系统下的口令存储和破解	35
3.3  Windows系统下的口令破解实验	35
3.3.1  实验目的	35
3.3.2  实验内容及环境	36
3.3.3  实验步骤	36
3.4  使用彩虹表进行口令破解	40
3.4.1  实验目的	40
3.4.2  实验内容及环境	41
3.4.3  实验步骤	41
3.5  Linux系统下的口令破解实验	42
3.5.1  实验目的	42
3.5.2  实验内容及环境	43
3.5.3  实验步骤	43
3.6  远程服务器的口令破解	45
3.6.1  实验目的	45
3.6.2  实验内容及环境	45
3.6.3  实验步骤	45
本章小结	48
问题讨论	49
第4章  二进制软件漏洞	50
4.1  概述	50
4.2  二进制软件漏洞原理及漏洞利用	51
4.2.1  二进制软件漏洞原理	51
4.2.2  二进制软件漏洞的利用	52
4.3  栈溢出实验	54
4.3.1  实验目的	54
4.3.2  实验内容及环境	55
4.3.3  实验步骤	55
4.4  整型溢出实验	58
4.4.1  实验目的	58
4.4.2  实验内容及环境	58
4.4.3  实验步骤	58
4.5  UAF漏洞实验	61
4.5.1  实验目的	61
4.5.2  实验内容及环境	62
4.5.3  实验步骤	62
4.6  格式化字符串溢出实验	64
4.6.1  实验目的	64
4.6.2  实验内容及环境	64
4.6.3  实验步骤	65
4.7  栈溢出利用实验	67
4.7.1  实验目的	67
4.7.2  实验内容及环境	67
4.7.3  实验步骤	67
本章小结	71
问题讨论	71
第5章  Web应用攻击	72
5.1  概述	72
5.2  Web应用攻击原理	72
5.3  跨站脚本攻击实验	73
5.3.1  实验目的	73
5.3.2  实验内容及环境	73
5.3.3  实验步骤	75
5.4  SQL注入攻击实验	78
5.4.1  实验目的	78
5.4.2  实验内容及环境	78
5.4.3  实验步骤	78
5.5  文件上传漏洞攻击实验	82
5.5.1  实验目的	82
5.5.2  实验内容及环境	82
5.5.3  实验步骤	83
5.6  跨站请求伪造攻击实验	86
5.6.1  实验目的	86
5.6.2  实验内容及环境	86
5.6.3  实验步骤	86
本章小结	91
问题讨论	91
第6章  恶意代码	92
6.1  概述	92
6.2  恶意代码及检测	93
6.2.1  恶意代码	93
6.2.2  恶意代码分析	93
6.2.3  恶意代码的检测和防范	94
6.3  木马程序的配置与使用实验	94
6.3.1  实验目的	94
6.3.2  实验内容及环境	94
6.3.3  实验步骤	95
6.4  手工脱壳实验	100
6.4.1  实验目的	100
6.4.2  实验内容及环境	100
6.4.3  实验步骤	101
6.5  基于沙箱的恶意代码检测实验	105
6.5.1  实验目的	105
6.5.2  实验内容及环境	105
6.5.3  实验步骤	106
6.6  手工查杀恶意代码实验	111
6.6.1  实验目的	111
6.6.2  实验内容及环境	111
6.6.3  实验步骤	112
本章小结	118
问题讨论	118
第7章  内网渗透	119
7.1  概述	119
7.2  内网渗透原理	121
7.2.1  内网渗透流程	121
7.2.2  内网信息收集	122
7.2.3  内网隐蔽通信	122
7.3  本机信息收集实验	124
7.3.1  实验目的	124
7.3.2  实验内容及环境	124
7.3.3  实验步骤	125
7.4  基于SOCKS的内网正向隐蔽通道实验	132
7.4.1  实验目的	132
7.4.2  实验内容及环境	132
7.4.3  实验步骤	133
7.5  基于SOCKS的内网反向隐蔽通道实验	140
7.5.1  实验目的	140
7.5.2  实验内容及环境	140
7.5.3  实验步骤	141
本章小结	146
问题讨论	147
第8章  假消息攻击	148
8.1  概述	148
8.2  假消息攻击原理	149
8.2.1  ARP欺骗	149
8.2.2  DNS欺骗	150
8.2.3  HTTP中间人攻击	151
8.3  ARP欺骗实验	152
8.3.1  实验目的	152
8.3.2  实验内容及环境	152
8.3.3  实验步骤	153
8.4  DNS欺骗实验	158
8.4.1  实验目的	158
8.4.2  实验内容及环境	158
8.4.3  实验步骤	159
8.5  HTTP中间人攻击实验	161
8.5.1  实验目的	161
8.5.2  实验内容及环境	161
8.5.3  实验步骤	161
本章小结	165
问题讨论	165
 
第3篇  网络安全防御篇
第9章  访问控制机制	167
9.1  概述	167
9.2  访问控制基本原理	167
9.3  文件访问控制实验	168
9.3.1  实验目的	168
9.3.2  实验环境	168
9.3.3  实验步骤	169
9.4  Windows 10 UAC实验	173
9.4.1  实验目的	173
9.4.2  实验环境	173
9.4.3  实验步骤	174
本章小结	175
问题讨论	176
第10章  防火墙	177
10.1  概述	177
10.2  常用防火墙技术及分类	178
10.2.1  防火墙技术	178
10.2.2  防火墙分类	179
10.3  个人防火墙配置实验	180
10.3.1  实验目的	180
10.3.2  实验内容及环境	180
10.3.3  实验步骤	180
10.4  网络防火墙配置实验	188
10.4.1  实验目的	188
10.4.2  实验内容及环境	188
10.4.3  实验步骤	189
本章小结	193
问题讨论	194
第11章  网络安全监控	195
11.1  概述	195
11.2  网络安全监控技术	195
11.2.1  网络安全监控技术原理	195
11.2.2  网络流量数据捕获技术	195
11.2.3  入侵检测技术	196
11.2.4  蜜罐技术	197
11.3  网络流量捕获与分析实验	199
11.3.1  实验目的	199
11.3.2  实验内容及环境	199
11.3.3  实验步骤	200
11.4  Snort入侵检测系统配置与使用实验	205
11.4.1  实验目的	205
11.4.2  实验内容及环境	206
11.4.3  实验步骤	206
11.5  Honeyd蜜罐配置与使用实验	211
11.5.1  实验目的	211
11.5.2  实验内容及环境	211
11.5.3  实验步骤	212
本章小结	215
问题讨论	216
 
第4篇  综合运用篇
第12章  网络攻击综合实验	218
12.1  概述	218
12.2  网络攻击的步骤	218
12.2.1  信息收集	219
12.2.2  权限获取	219
12.2.3  安装后门	219
12.2.4  扩大影响	219
12.2.5  消除痕迹	220
12.3  网络攻击综合实验	220
12.3.1  实验目的	220
12.3.2  实验内容及场景	220
12.3.3  实验步骤	222
本章小结	237
问题讨论	237
第13章  网络防护综合实验	238
13.1  概述	238
13.2  APPDRR动态安全模型	239
13.2.1  风险评估	239
13.2.2  安全策略	239
13.2.3  系统防护	239
13.2.4  动态检测	240
13.2.5  实时响应	240
13.2.6  灾难恢复	240
13.3  网络防护综合实验	241
13.3.1  实验目的	241
13.3.2  实验内容及环境	241
13.3.3  实验步骤	242
本章小结	257
问题讨论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