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79 元
丛书名:战略性新兴领域 绿色环保高等教育系列教材
抱歉,本教材暂不参与当前样书赠送活动!
- 作者:杨宇,刘后平
- 出版时间:2025/11/1
- ISBN:9787030807533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适用读者:高等学校环境类、经济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和研究生,资源与环境管理领域的从业者
- 中图法分类:F062.1,X196
- 页码:294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
- 字数:440(单位:千字)
本书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主线,分为基础篇(第1章)理论篇(第2~7章)与专题篇(第8~10章)基础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介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理论篇从自然资源和环境角度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结合实际案例和理论问题深入讨论。专题篇结合现实热点问题,设置如低碳经济与低碳政策、灾害应对和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绿色金融等专题内容。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2011.9-2015.7 中国科学院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其中,2011.9-2012.7在北京大学修《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
《高级计量经济学》及《数理经济学》;
2005.9-2008.7四川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2001.9-2005.7四川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2008.9-2011.7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从事教学科研;
2011.9-至今成都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水资源与环境经济、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土地资源经济方面研究作为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14 篇。其中SCI检索 1 篇、SSCI检索 篇、EI检索 3 篇,CSSCI检索 5 篇、其他核心期刊检索 5 篇。如被SCI及SSCI收录,请注明期刊影响因子及Q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应用经济理事会理事
目录
前言
基础篇
第1章 绪论 3
1.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内涵与特点 3
1.1.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内涵 3
1.1.2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特点 5
1.2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内容 7
1.2.1 资源经济学研究内容 7
1.2.2 环境经济学研究内容 8
1.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9
1.3.1 理论价值 9
1.3.2 实践意义 9
1.3.3 政策意义 10
1.3.4 全球意义 10
1.4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0
1.4.1 理论分析方法 10
1.4.2 实证与实验分析方法 11
1.4.3 交叉学科分析 13
习题 14
参考文献 15
理论篇
第2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19
2.1 自然资源概论 19
2.1.1 自然资源定义 19
2.1.2 自然资源分类与概述 20
2.1.3 自然资源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属性 22
2.2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 23
2.2.1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23
2.2.2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5
2.2.3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政策与建议 28
2.3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案例分析 30
2.3.1 水资源跨区域配置(南水北调工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0
2.3.2 水电资源配置(西电东送工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3
2.3.3 土地资源质量改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6
习题 39
参考文献 39
第3章 自然资源价值评价与配置 41
3.1 自然资源价值评价概念 41
3.1.1 自然资源价值评价的内涵 41
3.1.2 自然资源价值构成 42
3.1.3 自然资源价值评价的意义 43
3.2 自然资源价值评价方法 43
3.2.1 传统市场评价法 44
3.2.2 显示性偏好法 48
3.2.3 条件价值法 48
3.3 自然资源配置 50
3.3.1 资源有效配置原理 50
3.3.2 可再生资源的配置 57
3.3.3 可耗竭资源的配置 64
习题 73
参考文献 73
第4章 自然资源的核算与利用 74
4.1 自然资源的核算 74
4.1.1 自然资源核算的内涵 74
4.1.2 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 75
4.1.3 自然资源核算的方法 75
4.2 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 79
4.2.1 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 79
4.2.2 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评价指标 81
4.2.3 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实现途径 84
4.3 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86
4.3.1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86
4.3.2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 96
4.3.3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100
习题 102
参考文献 103
第5章 环境与经济系统 105
5.1 环境概述 105
5.1.1 环境定义 105
5.1.2 环境分类 106
5.1.3 环境功能及特点 107
5.2 环境与经济的相关理论基础 110
5.2.1 基础理论 110
5.2.2 不同发展时期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115
5.2.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117
5.3 环境与经济问题分析 120
5.3.1 环境的主要问题 120
5.3.2 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125
5.4 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30
5.4.1 经济增长模型 130
5.4.2 环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31
习题 134
参考文献 135
第6章 环境与经济发展 136
6.1 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136
6.1.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要求 136
6.1.2 国内环境现状 137
6.1.3 国外环境现状 141
6.1.4 对策建议 145
6.2 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 149
6.2.1 环境价值的社会选择 149
6.2.2 环境风险的评估 154
6.3 环境经济核算 157
6.3.1 环境经济核算的起源和发展 157
6.3.2 经济核算研究 158
6.3.3 环境经济核算尚未解决的问题 159
6.3.4 环境经济核算案例 159
习题 163
参考文献 163
第7章 环境经济政策评估 165
7.1 环境经济政策概念及一般类型 165
7.1.1 环境经济政策概念 165
7.1.2 环境经济政策的一般类型 165
7.2 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和经济手段 169
7.2.1 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 169
7.2.2 环境经济政策的经济手段 171
7.3 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分类 171
7.3.1 排污收费 171
7.3.2 环境税 174
7.3.3 交易许可证 177
7.4 环境经济政策分析与评估 180
7.4.1 环境经济政策评估方法 180
7.4.2 环境经济政策的收益评估 182
7.4.3 环境经济政策的成本评估 186
7.4.4 环境决策的成本-收益分析 188
7.5 我国环境经济政策实践案例 192
7.5.1 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 192
7.5.2 案例分析 194
习题 197
参考文献 198
专题篇
第8章 低碳经济与低碳政策 201
8.1 低碳经济的起源 201
8.1.1 低碳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201
8.1.2 低碳经济的演化进程 202
8.1.3 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 204
8.2 国内外低碳发展政策及典型案例 205
8.2.1 美国“双碳”目标行动态势 205
8.2.2 欧盟“双碳”目标行动态势 206
8.2.3 英国“双碳”目标行动态势 208
8.2.4 加拿大“双碳”目标行动态势 210
8.2.5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212
8.3 低碳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碳市场 217
8.3.1 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经验 217
8.3.2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经验(两省五市) 220
8.3.3 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案 223
8.4 低碳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26
8.4.1 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226
8.4.2 伊春市——无废零碳林场 227
8.4.3 零碳乡村建设 228
8.4.4 零碳智慧园区建设 229
8.4.5 能源基地建设 230
习题 232
参考文献 232
第9章 灾害应对和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234
9.1 灾害经济学理论基础 234
9.1.1 灾害经济学的内涵、起源与发展 234
9.1.2 灾害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236
9.1.3 灾害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与原理 239
9.1.4 灾害经济学研究的实践与理论意义 243
9.2 灾害社会经济动因 244
9.2.1 灾害的成因 244
9.2.2 灾害的属性 246
9.2.3 灾害的短期经济影响 247
9.2.4 灾害的长期经济影响 251
9.3 灾害应对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254
9.3.1 灾害的经济影响和挑战 254
9.3.2 灾害应对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 256
9.3.3 灾害应对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研究 257
9.3.4 灾害应对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实践 263
习题 264
参考文献 265
第10章 绿色金融 267
10.1 绿色金融的发展演进 267
10.1.1 绿色金融的内涵演进 267
10.1.2 绿色金融的实践演进 268
10.2 绿色金融的政策体系 277
10.2.1 相关政策概述 277
10.2.2 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推进的障碍和挑战 281
10.2.3 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 284
10.3 绿色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87
10.3.1 基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分析 287
10.3.2 基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分析 289
10.3.3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分析 291
10.3.4 基于政策互补的分析 292
习题 294
参考文献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