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30 元
丛书名: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经济学系列
- 作者:汤秀莲 ,马云泽 ,蒋雅文 编
- 出版时间:2013/3/1
- ISBN:9787302316039
-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适用读者:供高等院校、高职院校、远程教育等经济类各专业使用的基础课入门教材
- 中图法分类:F0
- 页码:249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 字数:(单位:千字)
《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经济学系列:政治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吸收了国内外政治经济学已有版本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力求做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自身特色。《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经济学系列: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完整,内容通俗易懂、清晰明了,体例编排重视教与学的结合。
《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经济学系列:政治经济学》是供高等院校、高职院校、远程教育等经济类各专业使用的基础课入门教材。
本书的编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吸收了国内外政治经济学已有版本的基础上,力求做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自身特色。
本书是供高等院校、高职院校、远程教育等经济类各专业学生使用的基础课入门教材。本书的编写考虑到此特点,突出了三个方面。首先是理论体系更加完整,以往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总是把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分开,似乎二者很难协调。本书不仅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经济规律,也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而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更加丰富和充实。其次是较为通俗易懂、清晰明了。政治经济学往往给人以呆板和深奥之感,编写时我们注重从现实出发,利用具体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插入小资料和案例分析,编写形式更加活泼,使初学者更有兴趣地学习经济理论。最后就是重视教与学的结合,编写中安排了参考书目和必要的习题,以利于学生课外拓宽知识领域和把握学习的要点。
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也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必需的理论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阐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基础上,充分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本书注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运动中,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认清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书比较重视分析当今资本主义的现实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和新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既有对经典理论的继承和分析,也有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其历史特殊性,特别是我国在市场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经历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经典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没有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现成的理论支持,更多的是源于中国三十多年改革经验的摸索和积累。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在实践中验证和提升了它。
全书分为十二章。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商品与货币;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四章 资本积累;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第六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第七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其他形式;第八章资本社会化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九章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第十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本书由汤秀莲任主编,马云泽、蒋雅文任副主编,汤秀莲负责全书总纂。第一、六章由汤秀莲、蒋雅文、李庆斌编写;第二、四、五章由张凤珍、宋京津、王琪编写;第三、七章由刘凤义编写;第八、九章由马云泽编写;第十、十一、十二章由蒋雅文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教授的指导,也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参阅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文献,谨于此深表谢意!
由于理论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
教材编写组 2012年12月1日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一、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四、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一、政治经济学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二、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
二、科学抽象法
三、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统一的方法
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五、商品价值量
第二节 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职能
三、货币形式的发展
四、货币流通规律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形式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第二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
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三、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一、工资的本质
二、工资的形式
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四、工资的国民差异
本章小结
重要概念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四章 资本积累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六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第七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其他形式
第八章 资本社会化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九章 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
第十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二、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
一般来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要以单个资本增大为前提。而单个资本越增大,才越有条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单个资本增大,则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条途径来实现的。
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积聚是伴随着资本积累而进行的并且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而资本积累则是资本积聚的重要条件。例如,某资本家原有资本是10万元,每年资本积累1万元,经过5年,他的资本积聚就是15万元。资本积累有两个特征:第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生产资料在单个资本家手中积聚的发展,要受社会财富增加的限制。例如,某服装厂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缝纫机械设备,但社会上恰逢这种设备供不应求,因此,该厂想扩大再生产的方案只能暂缓执行或放弃。第二,社会资本分散在许多单个资本家手中,而他们又作为独立,的相互竞争的商品生产者彼此对立,具体表现为许多单个资本的相互排斥。
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资本集中有两种方式:一是采取暴力方式,即大资本吞并小资本,“大鱼吃小鱼”;二是采取和平方式,即组建股份公司把许多分散的小资本集合成一个大资本,这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与资本积累不同,资本集中是现有资本的组合,它不受单个资本自身积累和积聚来增大规模的影响;而资本集中也不受社会财富绝对增长或积累的绝对界限的限制。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扩大再生产规模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方式。二者的区别在于,资本积聚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不增大社会资本总额是单个资本重新组合的结果,二者的联系在于,资本积聚越快,经济实力越强,在竞争中就越有优势,从而促进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加快,更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及装备,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加快资本积聚。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不断增大,为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从而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必然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