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3篇15章。第1篇为网络安全基础,共3章,主要讨论了与网络安全有关的基础知识;第2篇为密码学基础,共5章,详细地讨论了网络安全中所涉及的各种密码技术;第3篇为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共7章,深入介绍了在实践中常用的一些网络安全技术及产品。
《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第2版)》内容丰富,概念清楚,语言精练。在网络安全基本知识和保密学理论的阐述上,力求深人浅出,通俗易懂;在网络安全技术与产品的讲解上,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第2版)》在每章的后面提供了大量思考题和练习题,以便于读者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书末也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文献,便于有兴趣的读者继续深人学习有关内容。
《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第2版)》可作为信息安全、信息对抗、密码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网络安全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管理员和计算机用户的参考书和培训教材。
随着各种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许多大学都开设了信息安全或信息对抗专业,以培养信息安全和信息对抗方面的专业人才;一些从事网络安全产品开发的工程师,也迫切需要掌握网络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计算机用户和网管人员来说,他们除了需要系统地学习网络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深入了解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因此,无论是大学教师还是网络安全工程师,都迫切需要一本理论联系实践的好书。
作者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密码学会理事,参与编写了教育部的《信息安全类专业课程设置规范》。本教材所涉及的网络安全知识体系和知识点,是根据研究型大学《信息安全类专业课程设置规范》而定的。此外,作者长期从事网络安全的教学、科研和产品开发,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网络安全教学、科研和实践经验。作者想通过此书,把这些经验与读者分享。
本书共分3篇15章。第1篇为网络安全基础,共3章,主要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以及网络低层协议和高层协议的安全性。第2篇为密码学基础,共5章,主要介绍网络安全中所涉及的密码技术。第3篇为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共7章,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本书主要有以下特色:
(1)基本概念清晰,表述深入浅出。在基本概念的阐述上,力求准确而精练;在语言的运用上,力求顺畅而自然。在本教材中,作者尽量避免使用烦琐的语言描述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而是借助大量的图表来阐述深奥的 理论。
(2)内容翔实,重点突出。本书既简要介绍了密码学的主要内容,又重点阐述了网络安全的理论、技术与应用。在网络安全知识体系和知识点的选择上,充分参考了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信息安全类专业课程设置规范》。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某些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本教材给出相应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从而使读者能够深入而全面地了解网络安全技术的具体应用,以提高读者在未来的网络安全实践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每章后面都附有精心斟酌和编排的思考题。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思考题中所列问题,读者可加强对每章所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5)本书后面列出了大量的参考文献。这些参考文献为信息安全或信息对抗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其他技术人员提供了深入研究相关专题的途径和资料。
在本书的编写中,作者对第1版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正,并增补了近年来密码学和网络安全领域出现的一些新理论和新技术。
本书可作为信息安全、信息对抗、密码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管员和计算机用户的参考书和网络安全培训教材。
本书由刘建伟主编,刘建伟和王育民对全书进行了审校。第1~3章,第11~14章由刘建伟编著,第4~10章,第15章由王育民和刘建伟编著。
特别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其善教授在各方面给予作者的关怀、支持与帮助。张教授无论在做人还是在做事方面,都是作者学习的楷模。在此,作者想由衷地表达对张其善教授深深的敬意。
感谢张斯芸、袁延荣、张雨霏等同学对第2版书稿进行了仔细的整理和校对,感谢尚涛老师、毛剑老师、修春娣老师、魏凌波博士后给予的支持与帮助,感谢杨友福、邱修峰、刘建华、陈杰、刘哲等博士生,感谢刘书明、王冠、田园、李为宇、孙钰、韩庆同、张薇、宋璐、刘靖、陈庆余、赵朋川、徐先栋、张斯芸、袁延荣、周炼赤、王世帅、樊勇、张雨霏、马妍等硕士生在第2版书稿的整理过程中给予的帮助。感谢朱云茂硕士对参考文献和图表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校对。
感谢王琼副译审对全书的文字进行了校对,为提高本书的出版质量做出了贡献。
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全体老师和朋友们多年来给予作者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作 者?
2011年6月
于北京?
刘建伟,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兼职教授,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客座研究员,国家863计划信息安全主题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密码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2009-201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做访问学者。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申请发明专利17项。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山东省计算机应用新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各l项。主持和参与国家“973计划”、 “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项目等课题10余项。
王育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通信、信息论、编码、密码和信息安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全国高等学校通信和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陕西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学会委员,中国自然基金研究会会员,IEEE高级会员。在差错控制、多用户编码、TCM、密码学和语音加密等方面有深入研究,主持的科研项目多次获电子部科技成果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合写著作曾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第1篇网络安全基础
第l章引言
1.1 对网络安全的需求
1.1.1 网络安全发展态势
1.1.2 敏感信息对安全的需求
1.1 -3 网络应用对安全的需求
1.2 安全威胁与防护措施
1.2.1 基本概念
1.2.2 安全威胁的来源
1.2.3 安全防护措施
1.3 网络安全策略
1.3.1 授权
1.3.2 访问控制策略
1.3.3 责任
1.4 安全攻击的分类
l.4.1 被动攻击
1.4.2 主动攻击
1.5 网络攻击的常见形式
1.5.1 口令窃取
1.5.2 欺骗攻击
1.5.3 缺陷和后门攻击
1.5.4 认证失效
1.5.5 协议缺陷
1.5.6 信息泄漏
1.5.7 指数攻击--病毒和蠕虫
1.5.8 拒绝服务攻击
1.6 开放系统互连安全体系结构
1.6.1 安全服务
1.6.2 安全机制
1.6 -3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的关系
1.6.4 在OSI层中的服务配置
1.7 网络安全模型
习题
第2章 低层协议的安全性
2.1 基本协议
2.1.1 网际协议
2.1.2 地址解析协议
2.1 3传输控制协议
2.1.4 用户数据报协议
2.1.5 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
2.2 网络地址和域名管理
2.2.1 路由协议
2.2.2 BOOTP和DHCP
2.2.3域名系统
2.3 IPv6
2.3.1 IPv6简介
2.3.2 过滤IPv6
2.4 网络地址转换
习题
第3章 高层协议的安全性
3.1 电子邮件协议
3.1.1 SMT'P
3.1.2 POP3协议
3.1 _3ⅣⅡME
3.1.4 Internet消息访问协议
3.2 Intemet电话协议
3.2.1 H.3 23
3.2.2 SIP
3.3 消息传输协议
3.3.1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3.3.2 文件传输协议
3.3.3 网络文件传输系统
3.3.4 服务器消息块协议
3.4 远程登录协议
3.4.1 Telnet
……
第2篇 密码学基础
第3篇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