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第2版)/国家林业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定 价:49 元
丛书名:国家林业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抱歉,中国林业出版社不参与样书赠送活动!
- 作者:郭晋平 编
- 出版时间:2016/8/1
- ISBN:9787503887017
- 出 版 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P901
- 页码:38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2
- 开本:16开
- 字数:(单位:千字)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和景观规划与管理等4个大的方面。围绕这四大核心内容,《景观生态学(第2版)/国家林业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在吸收新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力求做到系统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既具有科学严密性,又深入浅出,完整地、全面地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概念框架、理论体系、方法论特点和应用领域,专设一章介绍景观生态学数量化研究方法,包括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如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空间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景观空间格局相关指标的分析和应用,建立空间数据库和空间分析模型的方法和技术。
《景观生态学(第2版)/国家林业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生态学、地理学、林学、园林及城市规划设计、水土保持、环境科学、资源和土地开发利用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业务部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其他关注生态环境建设人士阅读的参考书。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修订版,该教材第1版自2007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以来,在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广泛使用,先后印刷10次,对高等院校的景观生态学教学和景观生态学知识的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收到了广大教师、同行和读者不少热心的反馈意见。随着景观生态学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应用案例迅速增加,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作为一本本科生教材,理应在保持原有基本结构体系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将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纳入到教材中来;针对同行和广大读者的建议和意见,本次修订在吸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第一版的结构体系做了适当调整,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增减,使得逻辑结构更加系统和完整,内容更加充实。
本次修订的具体分工是:第1章由郭晋平、颜安编写;第2章由张芸香编写;第3章由冯茂松编写;第4章由方晰编写;第5章由杨三红编写;第6章由周志翔编写;第7章由牛树奎编写;第8章由谢正生编写;第9章由李传荣编写;第10章由葛志葳编写;第11章由屈宇编写;第12章由李素新编写。最后由郭晋平负责统稿。第1版编委会成员胡振华教授、李贤伟教授、张和平教授和李明阳教授等,因不再承担课程教学任务或到龄退休等原因,分别推荐了新的编委会成员并对教材修改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次修订将第1版的9章调整到第2版的12章,其中,第1版的第4章景观结构和景观异质性拆分为第2版第4章景观结构和第5章景观异质性与景观格局,其结构和内容相应做了调整和增减;第1版的第5章到第8章顺序调整为第6章到第9章,其中部分章节增加了案例解析;第1版的第9章调整到第2版的第12章,并增加了对常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的介绍;增加了第10章典型景观生态规划和第11章景观生态学与全球变化。本次修订虽然做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但在新成果如何整合到教材中还是遇到不少困难,尽管编委会成员查阅大量文献,付出大量心血,仍感取舍不易,肯定会存在疏漏和不合理的地方。欢迎同行教师、广大读者和相关专家不断提出修改意见。
前言(第2版)
前言(第1版)
第1章 绪论
1.1 景观
1.1.1 景观的概念
1.1.2 景观的基本特征
1.1.3 景观要素和景观结构成分
1.2 景观生态学
1.2.1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1.2.2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
1.2.3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地位
1.3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1.3.1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1.3.2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学术流派
1.3.3 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1.3.4 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特色与领域
1.4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1.4.1 景观生态学研究方向
1.4.2 景观生态学整合
1.4.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和任务
第2章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
2.1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2.1.1 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
2.1.2 等级系统理论
2.1.3 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
2.1.4 时空尺度
2.1.5 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
2.1.6 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
2.1.7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2.1.8 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
2.2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2.2.1 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2.2.2 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
2.2.3 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
2.2.4 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
2.2.5 景观的文化性原理
2.2.6 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
2.2.7 景观多重价值原理
第3章 景观形成因素
3.1 地质地貌因素
3.1.1 地貌营力
3.1.2 主要岩石类型及其地貌特征
3.1.3 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及其景观特征
3.2 气候因素
3.2.1 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区
3.2.2 气候与景观特征
3.2.3 全球气候变化与景观变化
3.3 土壤因素
3.3.1 土壤及土壤分类
3.3.2 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
3.3.3 土壤的景观意义
3.4 植被因素
3.4.1 植被类型
3.4.2 植被分布
3.4.3 中国植被分区
3.4.4 植被对景观的作用
3.5 干扰
3.5.1 干扰的概念及类型
3.5.2 干扰状况
……
第4章 景观结构
第5章 景观异质性与景观格局
第6章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
第7章 景观动态变化
第8章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第9章 景观生态规划
第10章 典型景观生态规划
第11章 景观生态学与全球变化
第12章 景观生态数量化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