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重点之一。随着核心素养培育的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被进一步关注和重视,传统的“机械、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被摒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学习方式被倡导。
徐惠琴老师的新作《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理论与实践》是一本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关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从教学方式改革的角度去探索中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策略的专著。
王家祥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生动、温暖、独特”的生命个体,这就决定了教学必须面向生命,满足生命发展的内在需要,使学习者获得自我了解和生命觉醒,获得自由而完整的幸福人生。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适应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更需要美的滋养,通过音乐等艺术熏陶净化并陶冶心灵世界。
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音乐教学与生命成长”,带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音乐中幸福生长”的美好愿景,潜心于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研究。“体验式学习”的音乐课堂关注音乐内在的生命气息和激情,强调对音乐的内在理解而不是简单的操作、记忆;关注审美能力的形成,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思维、领悟;关注审美的主体性,主张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展现生命的本真状态,寻找到“最内在的自我”。
本书是一本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关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从教学方式改革的角度去探索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策略的专著。本书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依据,以现代的教学观为指导,系统阐述了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音乐教学的体验式学习等相关概念、特征、内涵及内在关系。书中选择了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的 20 个代表性课例,这些课例均取自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第一线,包含了一年级至九年级所有学段,教学效果良好,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课例后附有指导教师的评析或手记、观课议课交流、教学随笔等,有助于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课例设计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重点之一。学习方式较之于
学习方法而言,属于上位,两者之间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
相对灵活。随着核心素养培育的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被进一步关注和重视,传统的
“机械、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被摒弃,而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学习方式被
倡导。对学生而言,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它则是一种教
学策略。因此,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要前提是教师教学方式等教学策略的
转变。
“体验式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亲历各种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事物,获得直接经验和
多种体验的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和个性化的特征。音乐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是学生亲
历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读谱、探索音响、即兴编创、创作等实践活动,联系已
有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在主动参与音乐学习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学
习方式。音乐学习的过程由“感受、体验、理解、表达、创造、享受”这六个环节组成。这六
个环节也可以说是六个层面,是逐步递进、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的。例如整个音乐学习过
程都应该是一个审美享受的过程,而在唱、奏、演、说等表达环节中,审美体验始终贯穿其
中。体验式学习的音乐课堂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习任务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
终有效地完成,关注的是学生的亲历和主动的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式的
变化,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
动方式的变化。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更应该站在“培育”的立场上,以一个引导者、
促进者的身份关注学生的“学”,重视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情感
的丰富和由此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的本质
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徐惠琴老师的新作《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理论与实践》是一本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关
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从教学方式改革的角度去探索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体验式学习”
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策略的专著。
该书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依据、以现代的教学观为指导,系统阐述了学习方式、体验
式学习、音乐教学的体验式学习等相关概念、特征、内涵及内在的关系;从核心素养培育的
角度分析“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的课堂教学转型中学习方式的特质;从哲学、心理
学、美学、教育学及历史等角度解读体验式学习的内涵等。这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教学方式
改革、课堂教学转型、体验式学习的意义、概念、内涵以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该书遵循音乐学习的规律和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课程性质、教育对象、音乐本质
三个角度阐释音乐教学缘何提倡“体验式学习”;从体验的获得方式和意义转换方式的角
度出发,剖析音乐教学“体验式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表达、创造、享受六个层面
以及相互间的关系;以布鲁纳“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为依据,结合长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
实践经验,提出“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模式”的“三层次”“三维度”建构框架等,均具有自
己独立的见解和独特的设想,为进一步解读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的教学观、规律特征、
教学模式等带来许多有新意的启示。
该书紧密联系音乐课堂教学实际,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细致阐述
了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中关注、深入、整合的三个操作要点;系统阐述了其相辅相成的
目标定位,组合恰当的内容安排,多元交替的途径方式和据实而定的教学手段等音乐课堂
“体验式学习”的实践策略,均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实例作为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有
力支撑。全书收录了有代表性的课例30多个,包含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
文化4个领域及一至九年级的所有学段,提出“观课议课”“一课多思”的课例研究操作策
略;每一个课例均有执教者或导师亲历的“教学感悟”或“指导手记”“指导评析”,具有典
型性、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这无疑是我们开展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的实
践与研究的优秀范例,是帮助音乐教师“学习、实践、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与成长的良
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