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篇章体例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中国建筑基本知识”,内容为第一至第三章。分别论述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点、中国建筑的类型、形式和式样、中国建筑木作的特征等。中篇是“中国古代建筑简史”,从第四章到第十章。内容是按照时间顺序,从中国建筑的起源写到明清时期。下篇是“中现代建筑简史”,从第十一章到第十四章。内括清后期大变局的时代,到民国时期新建筑风格的兴起,最后到成立后的建筑特征。值得说明的是关于建国以后这一段,放在历史长河中,这一段时间短暂,但是重要,在建筑思想领域中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到今天。因此关于这一段的论述相对比较详细,尤其是关于这一时期的建筑思想。从当时的《建筑学报》上发表的文章,可以看到当时学术界的思想和讨论的问题;从当年的《日报》上可以看到当时的“反浪费”等政治运动对于建筑界的影响。这可能是这部建筑史有别于其他建筑史的一个特点。总之通过此书,读者可以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点以及相关基础知识,了解到从古代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以及对于今天甚至今后的影响。
中国是六大文明发源地(埃及、西亚、地中海、中美洲、印度、 中国)之一,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在整个文明史上独树一帜,成为 东亚文明的代表。中国建筑也在建筑体系中形成一个的建筑体 系。各大文明发源地的建筑体系基本上都是砖石建筑为主,唯独东 方的中国是一个以木结构为主的体系,且影响到周边的东亚和东南亚—— 朝鲜半岛、日本、越南、老挝等国家和地区。
建筑是一种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一般人往往只是注意到建筑能遮风避雨,供人使用的物能,或者再多一点.注意到它有艺术的因素。然而实际上。建筑之中含的远不止这些.它涵盖了政治的、的、哲学的、艺术的、科学技术的、生活方式的、风俗各方面的因素。可以说上少有其他东西比建筑的综合面更宽广、更全面。一个时代的物质文化发展程度和精神文化的特征都反映在建筑上,所以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个时代的建筑就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中华大地上的建筑文明往上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新石器时代。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建筑遗址距今已有7千多年至8千年。在这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面布局、建筑造型到材料工艺等,各方面都,且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
然而,历史长河风云变幻,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灿烂结晶的古建筑保存下来的并不多。当然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原因,另一方面木结构不如砖石结构耐久也是原因之一。但是不可否认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含有一种不太重视保存遗产的倾向,古代每当改朝换代,往往是把前朝的东西毁掉重来。对前朝的都城和宫殿,要么一把大火烧毁,要么换一个地方重新建都,原来的都城就任它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所以我们总是只能看到最后一个朝代的都城和皇宫。例如长安,汉代的长安和唐代的长安不在同一个位置。唐代的长安和今天的西安也不是在同一个位置。今天的西安古城是在明代时建造的。
历史上很多重要的建筑没能保留下来,这也为我们今天的建筑史研究带来了困难,历史上的很多建筑看不到实物,因而只能依靠文字记录和考古发现。好在我们中国人重视历史.文献典籍保存完整,但是要在这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去寻找关于建筑的记录.也是一件很很不容易的工作。另一方面,考古工作的开展,也不断有新的发现,为建筑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资料。有些至今仍未解开的历史谜团,仍然依赖考古的发现来提供线索。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我们今天的历史还在延续,即使古代建筑史的研究也都没有结束。
绪论\1
上篇中国建筑基本知识
第一章中国建筑的基本特点、4
面布局特点、4
二建筑造型特点、6
三材料和结构的特点、8
四装饰艺术特点、9
五城市规划的特点\10
六中国古代建筑制度、12
七中国古建筑的地域、14
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形式、式样、19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19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47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式样\49
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木作基本特征、51
一大木作、51
二小木作、56
中篇中国古代建筑简史
第四章中国建筑的起源、62
第五章早期文明(商、周.春秋战国时期)、65
一关于夏朝、65
二商朝的建筑\66
三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的建筑、68
第六章帝国时代(秦.汉时期的建筑)、72
一都城和宫苑、72
二礼制建筑、74
三墓葬和祠庙(墓祠)、76
四秦汉时期建筑技术与艺术、78
第七章魏晋玄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80
一魏晋文化精神与文人园林的兴起、80
二佛教传入与建筑的产生、81
三南朝陵墓石雕、86
四生活方式与家具的变化、87
第八章盛唐气象(隋、唐时期的建筑)、B9
一壮阔的都城、89
二辉煌的宫殿建筑、90
三建筑的遗存、92
四其他建筑L94
五唐代建筑的造型特点、95
第九章华美的艺术(宋、辽、金时期的建筑)、96
一城市和宫殿的特征、96
二祠庙的兴盛、97
三建筑的高峰、98
四风景和园林建筑盛行、101
五文教建筑的发展、102
六《营造法式》——建筑成就的结晶、103
第十章最后的辉煌(元.明、清时期的建筑)、105
一最后的皇都和宫殿、105
二坛庙建筑的发展、‘108
三建筑新气象、111
四园林建筑新高潮、115
五祠堂、会馆——民闻建筑艺术的代表、117
六民居建筑的地域、121
下篇中现代建筑简史
第十一代建筑史的分期、128
代建筑史的分期、128
二西洋文化传入、129
三洋务运动与西洋建筑的流行、130
第十=章建筑学的兴起、133
一中国建筑师走上历史舞台、133
二中国建筑教育的开端、133
三建筑学术研究的兴起、134
第十三章新思潮和新风格(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137
一西洋古典风格和折中主义、137
二中国传统复兴、139
三早期现代主义、145
第十四章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建筑(加世纪50~70年代)、150
一成立初期的建筑、150
二建筑理论和主导思想、153
三北京十大建筑、156
四经济困难时期的建筑、157
五“”时期的建筑、158
参考书目、163
后记、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