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共六章。上编为田野音乐数据采集,包括田野作业、音乐图像数据采集、音乐视听数据采集;下编为音乐影像志文本写作,包括田野作业方法、音乐影像文本、音乐影像档案。上下两编,皆由音乐人类学田野作业开始,由此可见其学科框架与基础。本书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旨在用影像记录中国传统音乐,适用于各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及音乐人类学专业的从业教师、硕博士等,同时,也适用于普及和应用音乐影像志方法,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承、交流与传播。
音乐影像志的概念在国外很早就有,在国内则是在2019年上海音乐学院华语音乐影像志节暨国际音乐影像志展映活动中提出。由刘桂腾撰写的《音乐影像志讲义》在国内是个开拓性的存在,随着影像媒体时代的到来,这本图书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显明了一个学科领域的新方向。音乐影像志的对象是社会生活中的音乐现象,通过运用镜头语言和影像思维完成的一种音乐民族志,影像是其手段,志是方法。本书分上下两篇,在上编,其田野作业主要从技术路线出发,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作者分别对田野点性质、田野作业的筹备、田野数据的类型做了清晰的归纳。在下编,其田野作业围绕音乐人类学田野方法论,除了扼要提炼一般方法论所讨论的观察视角、定点与多点作业外,图书针对音乐影像志田野作业的特殊性,不仅讨论了团队作业和单兵作业的不同,还站在音乐人类学学者的角度,阐明了自己对于影像导演和调查人身份区别的原则性看法。其中第四章第四节还有关于田野作业的心理维护,可以说极大地补充了以往相关图书语焉不详,却又对初涉田野的学生分外重要的内容。
刘桂腾,上海音乐学院生态音乐学团队特聘专家,吉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沈阳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以满族音乐和萨满仪式音乐研究为专。承担国家八五九五十五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教 育 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以及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合作研究课题,出版专著《单鼓音乐研究》《满族萨满乐器研究》《满族音乐研究》(合作)、《中国萨满音乐文化》《中国萨满乐器图释》《鼓语:中国萨满乐器图释》,发表民族志影片《鼓语:满族锡克特里哈拉萨满春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