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电工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为目标,在编者多年教学实践与改革的经验基础上编写而成。
本书从实验课的目的、实验的总体要求、实验安全操作规程和实验故障检查与排除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涵盖直流电路、动态电路、交流电路和电机4部分的24个实验。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理论与实践结合、基本操作与技能实训结合,较全面地反映了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方便教师进行实验指导与学生自主实验。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非电类专业电工技术实验课程和电类专业电路实验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及成人教育的教材或参考书,同时可供相关领域人员参考。
本书遵循教指委相关指导文件和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规律编写而成。践行四新理念,融入思政元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为目标,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按照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电工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电工技术部分),依据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结合高等院校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和编者多年来从事电路及电工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
本书实验的内容覆盖了多学时和少学时等不同层次的教学,难易程度符合教学要求。本书是高等院校理工科电类专业电路实验课程和非电类专业电工技术实验课程的教材,可供电气信息类各专业及用电知识较多的非电类专业使用,也可作为其他各类院校电路实验及电工技术实验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包括直流电路实验、动态电路实验、交流电路实验和电机实验等内容,共计24个实验。参与本书编写工作的有卜红霞、杨振军、庞兆广、齐耀辉、赵晓博、黄立枝、吴淑花等,其中卜红霞、杨振军和庞兆广担任主编。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编者参考了一些教材及其他文献的相关内容,在此向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河北师范大学白彦魁教授和刘彩霞教授对本书进行了细致的审阅,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修改建议。本书先后得到了包括教师在内的许多读者的支持,他们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河北师范大学的资助。在此,编者一并表示感谢。
写作的过程是不断学习、思考、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即便如此,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目??录
四川大学制造学院硕士、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处理,压缩感知。现任职于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学院骨干教师。主要教授C语言程序设计及上机、电路分析基础理论课与实验课、电工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数字信号处理理论课与实验课、DSP应用技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线性代数等核心课程。 以主要研究人参与过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高等学校英才计划、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等重大项目,主持过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及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等项目,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发明专利1项。 主持校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校级开放课程建设1项,主持校级线下一流课程建设1项;参与多项校级教改课题。
前言
绪论 1
1.实验课的目的 1
2.实验的总体要求 1
3.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2
4.实验故障检查与排除 3
第1部分 直流电路实验 4
1.1 仪表内阻测量与测量误差的计算 4
1.2 减小仪表测量误差的方法 9
1.3 电路元器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15
1.4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20
1.5 叠加定理的验证 25
1.6 电源的外特性与等效变换 29
1.7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33
1.8 受控源的实验研究 42
第2部分 动态电路实验 52
2.1 一阶RC电路的响应及其应用 52
2.2 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及其测试 58
2.3 R、L、C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 64
2.4 RC选频网络频率特性的研究 69
2.5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73
2.6 互感电路观测 78
第3部分 交流电路实验 90
3.1 交流电路等效参数的测量 90
3.2 单相交流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98
3.3 三相交流电路的研究 108
3.4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115
第4部分 电机实验 125
4.1 单相变压器实验 125
4.2 直流电动机 133
4.3 直流发电机 137
4.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认识 142
4.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和单向运转控制 147
4.6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150
附录 JSDG-1型电工技术实验台简介 156
参考文献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