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深入剖析了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行业现状和未来趋势,首先定义了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并探讨了其特点及与车辆工程专业的比较;其次详细说明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强调了在知识、素质、能力和技能方面对人才的要求;再次深入研究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解析了产业链结构和技术创新趋势,同时介绍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的工作原理与关键技术,探讨了智能化、网联化等前沿技术;最后分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提供了学习规划和学习建议,助力读者掌握专业知识,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想报考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高考生和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建设者的参考书。
崔胜民
----------------------------
崔胜民,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是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图书近70余部;主持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培养各类研究生160余名。
第1章 解读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
1.1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定义与特点
1.1.1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定义
1.1.2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特点
1.1.3 与车辆工程专业的比较
1.2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1.2.1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1.2.2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
1.3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对人才的要求
1.3.1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对人才知识的要求
1.3.2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1.3.3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1.3.4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
1.4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1.4.1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1.4.2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框架
1.4.3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1.5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1.5.1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
1.5.2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
思考题
第2章 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
2.1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1.1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
2.1.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
2.1.3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2.1.4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2.2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
2.2.1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分析
2.2.2 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体系
2.2.3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格局
2.3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与技术创新
2.3.1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结构
2.3.2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现状
2.3.3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趋势
2.4 新能源汽车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性评估
2.4.1 新能源汽车的环境影响分析
2.4.2 新能源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评估
2.4.3 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性评估
2.5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与案例分析
2.5.1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策略
2..5.2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案例分析
2.5.3 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6 新能源汽车品牌介绍
2.6.1 比亚迪
2.6.2 特斯拉
2.6.3 蔚来
2.6.4 小鹏汽车
2.6.5 理想汽车
2.6.6 小米汽车
思考题
第3章 揭秘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
3.1 纯电动汽车
3.1.1 纯电动汽车的定义
3.1.2 纯电动汽车的组成
3.1.3 纯电动汽车的原理
3.1.4 纯电动汽车的优缺点
3.1.5 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3.1.6 纯电动汽车的设计要求
3.2 混合动力汽车
3.2.1 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
3.2.2 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
3.2.3 混合动力汽车的组成
3.2.4 混合动力汽车的原理
3.2.5 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缺点
3.2.6 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技术
3.2.7 混合动力汽车的设计要求
3.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3.3.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定义
3.3.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组成
3.3.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原理
3.3.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优缺点
3.3.5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3.3.6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设计要求
3.4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3.4.1 动力电池的类型
3.4.2 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
3.4.3 动力电池的结构类型
3.4.4 锂离子蓄电池
3.4.5 电池管理系统
3.4.6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3.5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技术
3.5.1 驱动电动机的类型与工作原理
3.5.2 电动机控制器
3.5.3 电驱动系统
3.6 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与制造
3.6.1 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流程与方法
3.6.2 新能源汽车整车性能分析与优化
3.6.3 新能源汽车整车安全性与可靠性设计
3.6.4 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工艺
3.7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设计与制造
3.7.1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设计原则与要求
3.7.2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工艺选择
3.7.3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选择
3.7.4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质量控制与检测
3.8 新能源汽车整车测试与验证
3.8.1 新能源汽车整车测试与验证的意义
3.8.2 新能源汽车整车测试内容
3.8.3 新能源汽车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3.9 新能源汽车用户体验设计
3.9.1 用户体验设计的定义与原则
3.9.2 新能源汽车驾驶体验设计
3.9.3 新能源汽车充电体验设计
3.9.4 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体验设计
3.9.5 新能源汽车用户体验设计的趋势
思考题
第4章 探秘新能源汽车的前沿技术
4.1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技术
4.1.1 汽车智能化的定义
4.1.2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
4.1.3 环境感知技术
4.1.4 导航定位技术
4.1.5 路径规划技术
4.1.6 控制执行技术
4.1.7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4.2 新能源汽车的网联化技术
4.2.1 汽车网联化的定义
4.2.2 车载网络技术
4.2.3 V2X通信技术
4.3 新能源汽车的信息化技术
4.3.1 汽车人工智能技术
4.3.2 汽车大数据技术
4.3.3 汽车云计算技术
思考题
第5章 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5.1 新能源汽车行业岗位人才需求
5.1.1 新能源汽车行业岗位人才需求现状
5.1.2 新能源汽车行业岗位人才需求特点
5.1.3 新能源汽车行业岗位人才需求发展趋势
5.2 新能源汽车行业关键岗位与专业技能要求
5.2.1 研发工程师
5.2.2 生产制造工程师
5.2.3 市场营销人员
5.2.4 管理与运营人员
5.3 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人才的新要求
5.3.1 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5.3.2 新能源汽车行业对智能化和网联化人才的要求
5.3.3 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3.4 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要求
思考题
第6章 规划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学习
6.1 大学的教学
6.1.1 大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区别
6.1.2 大学教学的基本特点
6.1.3 大学教学的主要方式
6.1.4 大学教学的主要方法
6.1.5 大学教学的主要环节
6.1.6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主要教学环节
6.2 大学的学习
6.2.1 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的区别
6.2.2 大学学习的基本特点
6.2.3 大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6.2.4 大学学习的主要方法
6.2.5 大学学习的主要环节
6.2.6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学习规划
6.3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达成目标
6.3.1 学术成就与专业知识掌握
6.3.2 跨学科视野与综合素质提升
6.3.3 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培养
6.3.4 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锻炼
6.3.5 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6.3.6 职业规划与就业准备
思考题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