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158 元
丛书名: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抱歉,本教材暂不参与当前样书赠送活动!
- 作者:范恒
- 出版时间:2025/6/1
- ISBN:9787030800848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适用读者: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八年制、九年制学生
- 中图法分类:R2
- 页码:378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
- 字数:694(单位:千字)
本教材既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系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采用数字化教学的模式,把慕课、金课、题库的内容合理利用,让本门课程反映出国内外课程改革和学科建设的最新成果与最高水平,可促使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帮助学生培养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从而为适应新世纪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高综合素质的西医、中西医结合学人才,所以可将新的教材向全国综合大学医学院校或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生推广使用。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85.9-1990.6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学士
1994.9-1997.6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硕士
2000.9-2003.6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博士1990.7-1994.8湖北浠水县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工作住院医师
1997.7-2002.6湖北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工作主治医师、讲师
2002.9.1-2003.6湖北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副主任医师
2003.7-2004.1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2004.6-2006.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西结合研究所博士流动站 博士后
2004.11.1-2010.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西结合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2010.11-至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西结合科教授、主任医师、科主任、博士生(后)导师
2011.8-至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西结合科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同济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系副主任、博士生(后)导师1)200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清热燥湿凉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免疫机理研究及临床观察”(排名第一);2)2009年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清热燥湿凉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免疫机理研究”(排名第一);3)2009年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糖尿病肾病中SGK1在肾纤维化中作用机制与血竭素高氯酸盐对肾损伤防治作用研究”(排名第三):4)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三等奖-“清热燥湿凉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免疫机理研究及临床观察”(排名第一);5)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清热湿凉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免疫机理研究及临床观察”(排名第一);2015年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溃疡性结肠炎的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中药千预作用与临床研究”(排名第一);7)201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出血性血小板病发病机理研究及中药益气活血方的治疗作用”(排名第五);8)201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溃疡性结肠炎的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中药干预作用与临床研究”(排名第一):9)2017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出血性血小板病发病机理研究及中药益气活血方的治疗作用”(排名第五):10)湖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综合医院中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主任委员、湖北省中医师协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医医师协会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炎症性肠病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IBD联盟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及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和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胆胰MDT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及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研院所委员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