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56 元
丛书名:21世纪汉语言专业规划教材·专业基础教材系列
- 作者:黄伯荣,李炜 主编
- 出版时间:2025/6/1
- ISBN:9787301360453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适用读者:教师、学生
- 中图法分类:H109.4
- 页码:244
- 纸张:
- 版次:3
- 开本:16开
- 字数:(单位:千字)
本教材根据教育部制订的“现代汉语教学大纲”编写,分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章,是迄今为止少有的一套着力解决国内多数高校现代汉语课程容量与课时量不相匹配这一突出问题
的教材。教材主体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现代汉语课程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便于师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教授和掌握系统的现代汉语知识;后一部分是“课程延伸内容”,供课时充裕的情况
下全讲或选讲,以满足各类院校对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安排的不同需求。前一部分配有“复习与练习”,复习题用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要点,练习题重在训练分析语言事实、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多数
“课程延伸内容”附有“思考与讨论”,供有兴趣的学习者深入思考,拓宽视野。
本教材是黄伯荣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编写各类现代汉语讲义、教材经验的结晶,融汇了黄伯荣先生母校中山大学及相关院校教师的研究实力和教学智慧,是一本既注重系统性和科学性,又强调简
明性和实用性的全新现代汉语教材。
本书为第三版下册。
黄伯荣
----------------------------
黄伯荣(1922年7月一2013年5月12日),当代语言学家。笔名苗木、莫木。1951年于中山大学语言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因高等院校专业合并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讲师。1958年至1987年,先后任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兰州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是西北地区现代汉语学科建设的奠基人。1987年后任青岛大学中文系教授。生前为中山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曾任中国语言学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顾问、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顾问、全国高师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顾问。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李炜
----------------------------
李炜(1960年3月15日—2019年5月6日),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会长,第十一届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立法语言专家)等。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汉语语法史(近现代)、汉语方言语法等。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多项重要项目。
刘街生: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第三版主持修订。
林华勇: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第三版主持修订。
目 录
第五章 语法 ………………………………………………………… 1
第一节 语法概说 ………………………………………………… 1
一、什么是语法 ………………………………………………… 1
二、语法的性质 ………………………………………………… 2
三、语法单位、词类和句法成分 …………………………3
复习与练习(一) ………………………………………………… 5
【课程延伸内容】 ……………………………………………6
语法学与语法体系 ……………………………………………6
思考与讨论 ……………………………………………………… 7
第二节 词类(上) …………………………………………………8
一、词类及其划分依据 …………………………………… 8
二、实词 ………………………………………………………… 9
复习与练习(二)………………………………………………… 21
第三节 词类(下)…………………………………………………23
一、虚词 ………………………………………………………… 23
二、词类运用中的问题 ……………………………………28
复习与练习(三)…………………………………………………31
【课程延伸内容】……………………………………………34
词的兼类、活用和误用 ……………………………………34
思考与讨论 ………………………………………………………36
第四节 短语 ………………………………………………………36
一、短语的结构类型 …………………………………………36
二、复杂短语及其结构分析 ………………………………39
三、多义短语 ……………………………………………………42
复习与练习(四)………………………………………………… 43
【课程延伸内容】………………………………………… …45
短语的功能类型 ………………………………………………45
思考与讨论 ………………………………………………………47
第五节 句法成分 …………………………………………… 47
一、主语和谓语 ……………………………………………… 47
二、动语和宾语 ………………………………………………50
三、定语 ………………………………………………………… 52
四、状语 ………………………………………………………… 55
五、补语 ………………………………………………………… 57
六、中心语 ……………………………………………………… 61
七、独立语 ……………………………………………………… 62
复习与练习(五)………………………………………………… 64
【课程延伸内容】…………………………………………… 67
主语与话题 ……………………………………………………… 67
思考与讨论 ……………………………………………………… 68
第六节 单句 ………………………………………………………68
一、句型 ………………………………………………………… 68
二、句式 ………………………………………………………… 70
三、单句的核心分析 ……………………………………… 79
复习与练习(六)………………………………………………… 82
【课程延伸内容】…………………………………………… 85
句式的相互变换 ………………………………………………85
思考与讨论 ……………………………………………………… 86
第七节 单句的运用 ……………………………………………87
一、句子的语气类别 …………………………………………87
二、句法成分的省略 ……………………………………… 92
三、句法成分的倒装 ……………………………………… 92
四、常见的句法错误 ………………………………………93
复习与练习(七)………………………………………………… 97
【课程延伸内容】……………………………………………98
句子语气和表达功能 ………………………………………… 98
第八节 复句 ……………………………………………………… 99
一、什么是复句 ………………………………………………… 99
二、复句的类型 ……………………………………………… 100
三、多重复句及其分析 …………………………………… 109
四、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112
复习与练习(八) ……………………………………………… 114
【课程延伸内容】 …………………………………………… 116
一、单句与复句的相互变换 ………………………………116
二、复句和句群 ……………………………………………… 117
附录 复句关系和常用关联词语 …………………………120
第六章 修辞 …………………………………………………… 122
第一节 修辞概说 ………………………………………………122
复习与练习(一) ……………………………………………… 123
第二节 语音修辞 ………………………………………………124
一、韵脚的配置与回环美 …………………………………124
二、声调的配搭与抑扬美 …………………………………126
三、音节的配合与整齐美 …………………………………128
四、双声、叠韵、叠音、拟声的选用与复沓美 … 130
五、谐音的运用与谐趣 ……………………………………… 133
六、语音的反常规使用与拗趣 ……………………………134
复习与练习(二) ……………………………………………… 135
【课程延伸内容】 ……………………………………………136
押韵的方式和依据 …………………………………………… 136
思考与讨论 …………………………………………………… 138
第三节 词语修辞 ………………………………………………138
一、词语的选用 ………………………………………………138
二、词语的变用 ……………………………………………… 147
复习与练习(三) ……………………………………………… 151
第四节 句子修辞 ………………………………………………152
一、长句和短句 ……………………………………………… 153
二、整句和散句 ……………………………………………… 154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155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156
五、设问句和反问句 …………………………………………157
复习与练习(四) ……………………………………………… 159
第五节 辞格 …………………………………………………… 160
一、比喻 ……………………………………………………… 160
二、比拟 ……………………………………………………… 161
三、借代 ……………………………………………………… 163
四、夸张 ……………………………………………………… 164
五、拈连 ……………………………………………………… 165
六、双关 ……………………………………………………… 166
七、仿拟 ……………………………………………………… 167
八、反语 ……………………………………………………… 168
九、排比 ……………………………………………………… 169
十、对偶 ……………………………………………………… 170
复习与练习(五) ……………………………………………… 171
【课程延伸内容】 …………………………………………173
一、补充辞格 ………………………………………………… 173
二、辞格的综合运用 ………………………………………177
思考与讨论 …………………………………………………… 179
第六节 语体 …………………………………………………… 179
一、谈话语体 ………………………………………………… 179
二、公文语体 ………………………………………………… 180
三、科技语体 ………………………………………………… 181
四、文艺语体 ………………………………………………… 182
复习与练习(六) ……………………………………………… 183
附录一 标点符号用法 …………………………………………185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6
索 引 ……………………………………………………………… 210
后 记 ………………………………………………………………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