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69.8 元
丛书名:
- 作者:沈洪艳 等 编著
- 出版时间:2025/8/1
- ISBN:9787122478474
-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适用读者:本书结构紧凑、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科书,也可用作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应试用书,同时对环境保护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工作也有参考价值。
- 中图法分类:X820.3
- 页码:298
- 纸张:
- 版次:02
- 开本:16开
- 字数:(单位:千字)
本书分为两部分,共计十二章。第一部分立足于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环境现状调查、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六章内容。第二部分以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技能为重点,包括工程分析、产业政策和规划的符合性分析、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环境保护措施、清洁生产与碳排放评价、防护距离计算六章内容。
本书结构紧凑、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科书,也可用作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应试用书,同时对环境保护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工作也有参考价值。
第一部分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构成 2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主要内容 4
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6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及其划分依据 7
五、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与报批 8
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权限 11
思考题 14
参考文献 14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15
第一节 环境标准的分类 15
一、环境标准的概念 15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 15
三、环境标准的构成及分类 15
第二节 我国环境标准的特点 25
一、功能区分类 25
二、标准分级 26
三、标准执行级别和污染源位置、废物排入区域有关 27
四、同一污染物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排放标准 27
五、体现了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28
六、提出了具体的环境监测要求 29
第三节 主要环境标准及其应用 31
一、主要环境质量标准与应用实例 31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应用实例 34
思考题 39
参考文献 39
第三章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40
一、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40
二、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47
三、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50
四、声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59
五、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60
六、生态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64
七、土壤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66
思考题 70
参考文献 70
第四章 环境现状调查71
一、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71
二、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71
三、厂址周边环境敏感区调查 85
四、现状调查产生的图件 86
思考题 86
参考文献 87
第五章 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88
第一节 环境监测方案 88
一、环境监测方案的构成 88
二、环境监测方案的制订 88
三、实例 99
第二节 环境监测报告 101
一、监测报告内容 101
二、实例 101
第三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07
一、单因子指数法 107
二、现状评价 108
三、实例 112
思考题 113
参考文献 113
第六章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115
第一节 污染源调查 115
一、污染源与污染物 115
二、污染源调查方法 116
三、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 116
四、调查内容 117
第二节 污染源评价 118
一、等标污染负荷 118
二、等标污染负荷比 119
三、实例 119
思考题 121
参考文献 121
第二部分 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技能
第七章 工程分析123
一、工程分析概述 123
二、工程分析内容 125
三、工程分析方法 136
四、工程分析辅助材料 138
思考题 145
参考文献 146
第八章 产业政策和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47
第一节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47
一、产业政策 147
二、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结果与表达 165
三、实例 165
第二节 规划符合性分析 166
一、规划符合性分析内容 166
二、规划符合性分析结果与表达 166
三、实例 166
思考题 169
参考文献 169
第九章 环境影响预测模型170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170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176
三、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81
四、声环境影响预测 185
五、环境风险预测 200
六、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202
七、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209
思考题 212
参考文献 213
第十章 环境保护措施214
第一节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214
一、锅炉脱硫、除尘、脱硝措施 214
二、工艺废气治理措施 221
三、无组织废气治理措施 225
四、实例 228
第二节 污水治理措施 230
一、生活污水治理措施 230
二、工业废水治理措施 235
三、实例 240
第三节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241
一、交通运输噪声防治措施 241
二、工业企业噪声防治措施 243
三、施工噪声防治措施 249
四、社会噪声防治措施 251
第四节 生态环保措施 252
一、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252
二、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 254
三、使用期满后生态保护措施 258
第五节 风险防范措施 259
一、火灾防范措施 259
二、爆炸防范措施 260
三、中毒防范措施 263
四、泄漏防范措施 265
第六节 地下水保护措施 266
一、基本要求 266
二、建设项目污染防控对策 266
第七节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268
一、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268
二、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措施 269
三、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269
四、固体废物处置、焚烧或填埋方式的选址要求 271
第八节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272
一、基本要求 272
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273
三、跟踪监测 273
思考题 274
参考文献 274
第十一章 清洁生产与碳排放评价276
第一节 清洁生产评价 276
一、清洁生产标准 276
二、清洁生产评价方法 276
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276
四、清洁生产评价结果表达 278
五、实例 279
第二节 碳排放评价 286
一、碳排放政策符合性分析 286
二、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287
三、二氧化碳源强核算 288
四、实例 288
思考题 289
参考文献 289
第十二章 防护距离计算290
一、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290
二、卫生防护距离 291
三、实例 295
思考题 298
参考文献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