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人,穿行在城市之间,忙碌的节奏让我们忘记了生活的本色。有一些或诙谐或温暖的文字,是调节神经的最佳良药,让人停下来享受某一刻。怀旧、回味,一起祭奠那些回不去的时光。声色犬马的字里行间,一个屌丝有点犯贱却顽强地行走在岁月的江湖里,那是太多在城市穿行的年轻人今天生活的共鸣,是那些追逐着的年轻人共同的写照。用诙谐的语调,用不好好说话的方式,记录我们已经走过的人生,纪念恋恋风尘之中的岁月。那些简短的记叙,或让人捧腹,或让人感动,每一个文字,都有我们回不去的岁月、抹不掉的记忆。每一个故事都仿佛是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他们曾经经历过的时光,于交汇处,温暖焦躁的今天。
岁月仍在,你我飞逝,一本书带你重遇曾经的自己。作者是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雅痞文艺靠谱青年,用一支行走于路上的笔,书写成你我渐渐遗忘的年华。事已过,人已远,欢笑仍在。时光交汇,回味无穷,且看且珍惜!
这些人,那些事
两年前的一个清晨,北京还没醒来。我像往常一样,悄悄地拉着行李箱,赶去机场。我通常要在上午赶到一个城市,争取在下午完成我的工作,并于晚上赶去另外一个熟悉的“外地”。最近十年,我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我都在城市之间川流。那天也一样,我在出门前,从书架上随手拔出一本还未除去塑封的书塞入行李箱侧包。我每月都会从亚马逊上买来一堆不那么引人注意的书,它们是我在每个城市之间穿行时最好的伴侣。那天我去的地方是乌鲁木齐,带走的是吴念真先生的《这些人,那些事》。
近4 个小时的飞行,我睡意全无,那本斯文的书,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吴先生不愧为台湾5届金马奖最佳剧本获得者。娓娓叙事、情感朴素,却动人心扉。交织成这些文字的几乎全是他所经历往事的点点滴滴。读完这本肯定触及我灵魂的书后,我决定动笔去写一个70 年代生的人已经走过的30 多年点滴回忆。还好,在那些我自诩为行走江湖的岁月里,不管是回忆还是经历,都伴随着间歇性的表达欲望强迫症,我在博客里动笔留下过一些不怎么占内存的文字。相比那些在我电脑里占据了大量空间的声色犬马,文字总能让我安静下来,是我远行在外时调节神经最好的良药,恰似于公园的长椅上阅读阳光和那封远方的来信时的温暖。于是写这样一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成了一种享受。
在慢慢洗去年少轻狂以后,我才体会到其实每一个平淡的人生都是精彩的。曾经渴望的那些波澜壮阔的东西,只属于后人编撰的历史。于我们这些还活在自己或者别人世界里的人而言,人生有如一部纪录片,而那些点滴就是那一帧一帧的画面。几天后,我和“读点文化”的创始人姚讲先生在大悦城闲聊,一边在人潮人海中寻觅美女,一边感慨时光荏苒,际遇跌宕。同样喜欢漂泊的我们俩,在尚还年轻的日子里,也曾若有所思地生活“在别处”。对于记忆中真实的、虚构的、感动的、冷漠的、悲伤的、喜悦的碎片,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捡拾。于是,我们构思了一个“70、80、90”为线索的主题策划。三个年代出生的人,写三本关于各自记忆碎片的书;有记叙、有小说、有纪实、有虚构,文体不限,你我不分。归根结蒂,就是用不好好说话的方式记录一下我们已经走过的人生。
那天以后,我占用了所有在路上的时间,于各种交通工具上回忆记录。不管多漂亮的空姐、铁姐或车姐,我最多只偷偷用“旁光”瞅两眼,就埋头疾书。工作与生活是如此之充实,让我异常想再体会一下“闲得蛋疼”的日子是不是真的会蛋疼。各位看官,我先声明,下面文字,我非我,你非你,花非花,雾非雾。只是一个小中年危言耸听地记录下的关于人生已经走完的30多年的那些点滴故事。如果发现你不幸中招,那我只能说,你在那个刘姓胖子的人生里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反之,也并不能说明你不够浓重,因为你可能只属于他心里最柔软地方的一段温暖的回忆。
我想那个胖子只是想和他的同龄人,一起纪念那些曾经恋恋风尘的岁月吧。
以上以为序。
刘斌立,生于20世纪70年代。30多年间利用“职务之便”行走江湖,读书未过万卷,行程早已百万里。主业教育“诲人不倦”,副业写作“毁人不倦”。
习惯于旅途中各色交通工具上写作近十年,2006年起陆续发表作品近50万字。2009年获中国微型小说“金麻雀”奖提名;2011年获《小说选刊》中篇小说奖;2013年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一等奖。
出版作品:
《那一刻的仲夏》 (2009年)
《忐忑》 (2011年)
《那一刻的时光》 (2013年)
第一章 人不犯贱枉少年
自古英雄出少年
打针进行曲
锅巴饭否
耍帅
第二章 刺青时代
严肃点,我这打架呢
走别人的路,让自己悔去吧
当不务正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花非花
第三章 梦里花落知多少
“黄”品源
雨夜遇鬼
老大的爱情
当男人爱上女人时
向左,向右
后话
第四章 江湖酒事
啤酒花开
白浪滔天
酒吧四季
这段掐了别播
第五章 食欲横流
让我们举起刀叉
幸福的生活靠自己
那些流光飞舞的味道
踢馆轶事
流感无禽
第六章 书香袅袅
其实我们都这样“活着”
那些忧伤的林林总总
男人的天方夜谭
流白与繁花
第七章 三分之一的人生
沉默的大多数和永远的沉默
那些如饥似渴的天真
扑面而来的冉冉年华
鬼话
第八章 归去来兮
远去
归去
诞生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