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59.8 元
丛书名:“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供临床、预防、基础、口腔、麻醉、影像、药学、检验、护理、法医等专业使用
抱歉,本教材暂不参与当前样书赠送活动!
- 作者:陈娟,孙军主编
- 出版时间:2016/6/30
- ISBN:9787030481979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适用读者:本书适用于医学院校的学生
- 中图法分类:Q5
- 页码:40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3
- 开本:16K
- 字数:(单位:千字)
为了适应高等医学教育课程体制改革的需求,《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3版 供临床 预防 基础 口腔 麻醉 影像 药学 检验 护理 法医等专业使用)》将医学生物化学和医学分子生物学二门课程与细胞生物学的部分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以期达到重组课程、精简内容、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课程融合的日的。全书共24章,发为六篇,即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细胞的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调控;细胞周期、增殖和细胞凋亡;基因研究与分子医学;专题篇。在此次再版编写时,考虑到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增补了一些新的章节,也对个别章节进行了归并、删减,使其更有利于教学实施。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3版 供临床 预防 基础 口腔 麻醉 影像 药学 检验 护理 法医等专业使用)》主要读者对象为医学院校本科、长学制学生,也可作为硕士研究生、相关学科进修生和教师的参考书。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有了更多的新发现,其他学科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为适应医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更好满足“医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在《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自2009年夏出版至今已有7年的基础上,2015年春科学出版社启动了本教材的再版工作。
本教材前两版发行后,已被多所医学院校使用,2012年被评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受到国内各高等医学院校师生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同行的关注和厚爱,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本教材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部分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融合,有利于在教学中促进课程的相互贯通,便于学生在学习中对相关知识的联系。根据课程知识系统性的要求和师生反馈意见和建议,在编写过程中增补了一些新的章节,同时对个别章节进行了删减、归并,使其更有利于教学实施,期望能够达到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目的。
全书分六篇,共24章。第一篇: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包括: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糖蛋白与蛋白聚糖的结构与功能;酶;维生素和无机元素等五章。第二篇: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包括:细胞的能量代谢;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等五章。第三篇: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与调控,包括:真核基因与基因组;DNA的生物合成与损伤修复;RNA的生物合成与转录后加工;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修饰;基因表达的调控等五章。第四篇:细胞周期、增殖和细胞凋亡,包括: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细胞凋亡及其调控;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调控等四章。第五篇:基因研究与分子医学,包括: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组学与医学等三章。第六篇:专题篇,包括:血液的生物化学;肝脏的生物化学等二章。
本书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重点,结合临床疾病,从分子水平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本书编写简明扼要,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充分反映生命科学的新进展。本书可作为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和八年制学生教材,也可作为硕士研究生、相关学科的进修生和教师的参考书。
在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科学出版社审定,本次参编单位为2l所大学、医学院校,共24人组成编委共同编写本教材,以适应各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需求。由于教材中有些基本内容变动不大,在编写中编委们汲取了第二版教材的优点,特此向第二版的编委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的吴月、杭伟健、朱苗苗、莫冉等同学协助校稿、订正和索引,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敬请同行专家、使用本教材的师生和其他读者批评指正。
陈娟 孙军
2016年4月
目录
第3版前言
第一篇 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1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5
第三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1
第四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4
第五节蛋白质分子异常与疾病16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21
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21
第二节DNA的结构与功能23
第三节RNA的结构与功能27
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和复性及其应用29
第五节核酶31
第三章 糖蛋白与蛋白聚糖的结构与功能33
第一节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33
第二节蛋白聚糖的结构与功能39
第四章 酶43
第一节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43
第二节酶的催化特点及机制46
第三节酶的调节49
第四节酶的命名与分类51
第五节酶促反应动力学53
第六节酶与医学59
第五章 维生素和无机元素62
第一节脂溶性维生素62
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64
第三节微量元素72
第四节钙、磷及其代谢75
第二篇 细胞的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
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代谢81
第一节高能化合物——ATP81
第二节三羧酸循环84
第三节氧化磷酸化88
第四节还原当量与ATP的转运96
第七章 糖代谢100
第一节糖代谢概况100
第二节糖的无氧氧化101
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103
第四节磷酸戊糖途径106
第五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08
第六节糖异生110
第七节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113
第八节糖代谢的调节113
第九节血糖及其调节119
第八章 脂类代谢123
第一节脂类的生物学功能123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吸收123
第三节甘油三酯的代谢124
第四节磷脂的代谢136
第五节胆固醇代谢139
第六节血浆脂蛋白代谢145
第九章 氨基酸代谢153
第一节氨基酸代谢状况153
第二节氨基酸代谢库155
第三节氨基酸的一般代谢156
第四节氨的代谢160
第五节个别氨基酸的代谢164
第十章 核苷酸代谢174
第一节嘌呤核苷酸代谢174
第二节嘧啶核苷酸代谢180
第三篇 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与调控
第十一章 真核基因与基因组185
第一节真核基因的结构与功能185
第二节真核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188
第十二章 DNA的复制及损伤修复193
第一节DNA复制的基本特性193
第二节参与DNA复制的酶类和其他物质195
第三节DNA复制的基本过程和机制201
第四节DNA的损伤和修复204
第十三章 RNA的生物合成与转录后加工210
第一节RNA生物合成的基本特征210
第二节RNA聚合酶211
第三节RNA转录的基本过程212
第四节RNA转录后的加工218
第五节mRNA的转运及其在细胞质中的定位、稳定性221
第十四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修饰225
第一节蛋白质合成体系的组成225
第二节蛋白质合成的过程227
第三节翻译后加工232
第四节翻译的调控233
第五节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235
第六节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分选和定位236
第十五章 基因表达的调控240
第一节基因表达调控基本概念240
第二节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241
第三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247
第四篇 细胞周期、增殖和细胞凋亡
第十六章 细胞信号转导259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概述259
第二节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260
第三节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272
第四节信号途径交会与信号传递的网络和专一性274
第五节信号转导缺陷与疾病275
第十七章 细胞周期及其调控277
第一节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动态变化277
第二节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机制277
第三节细胞周期与疾病281
第十八章 细胞凋亡及其调控283
第一节细胞凋亡及其生理意义283
第二节参与细胞凋亡的核心分子284
第三节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及其调控286
第四节细胞凋亡与疾病289
第十九章 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调控291
第一节癌基因及其调控291
第二节抑癌基因及其调控296
第五篇 基因研究与分子医学
第二十章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302
第一节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302
第二节重组DNA技术305
第三节PCR技术314
第四节生物芯片技术318
第五节DNA测序技术320
第二十一章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324
第一节基因诊断学概况324
第二节基因诊断与医学328
第三节基因治疗的概念及策略331
第二十二章 组学与医学335
第一节基因组学335
第二节转录组学338
第三节蛋白质组学339
第四节代谢组学340
第五节其他组学341
第六节组学在医学上的应用343
第六篇 专题篇
第二十三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347
第一节血浆蛋白347
第二节血细胞代谢351
第三节血液凝固356
第二十四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360
第一节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360
第二节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362
第三节胆汁酸的代谢367
第四节胆色素代谢与黄疸370
第五节血清胆红素与黄疸374
英中名词对照377
本书整合了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医学分子生物学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精简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将真实、典型案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引领医学教育教材发展趋势。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将真实、典型案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引领医学教育教材发展趋势。适合"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方案的要求,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