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沽镇是古代漕运的必经之地,南方的一艘艘货船,经过海上从大沽口进入海河,又途经这里将货物运往北京。自明代中叶起,这里就已成为华北地区水旱码头,岸边篷帆林立,商贾络绎不绝,货物在此集散,一家家商铺也应运而生,呈现出一派繁盛景象。 到了清代,葛沽镇依然保持着昔日的繁盛,是华北地区的商业重镇。康熙皇帝曾在葛沽镇巡游,并为这里的马神庙赐联:“白马将军真威武,辅助真君驱邪魔。”乾隆皇帝巡游大沽口,途经葛沽镇,将其御封为“太平庄”。 葛沽镇的宝辇花会,作为沿岸船民求助妈祖保佑平安的盛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4 第十五卷)》主要包括李建民先生《学习医学史的经验浅谈》特稿一篇,余下内容由八组文章组成,涉及物质文化研究的有三篇论文,文化与地方性的论文五篇,宗族研究的六篇论文,法制与社会的论文两篇,士人研究论文两篇,以及六篇书评等。
端州是“隋唐名城,宋元商埠,明清都会”,是广府文化的前沿。谢健江编著的《端州百街掌故》,目的是唤醒城市记忆,接通历史文脉。“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端州每条老街巷的地名都具有岭南气息和乡土特色,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历史。
《国史概要(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对中国古代史的概述,起自史前时期迄至清代。内
全书编纂工作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史实为依据,客观、准确地反映中印两国在历史上的双向文化交流。全书共设置800条目,对两千多年来中印两国贸易往来、科技交流、佛教交流、哲学交流、语言学交流、文学交流、艺术交流、民俗养生健身交流、交通交流、外交往来、学术交流等进行总结,含4000多主题,110万字,配图1300幅。本书的关注点主要有三:一是人的思想和行为;二是人员往来与交流;三是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本书将在一版基础上进行修订。第二版吸收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特点:一是增加中国文化与各国文化交流内容,凸显其开放性;二是增加中国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凸显其包容性;三是增加中国文化剖析内容,凸显其创新性;四是增加中国文化文论内容,彰显其审美意识与特征。本次修订,增加了古代民俗等章节,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一些具有特点的民俗,主要体现在:一是古代的文化图腾崇拜;二是宗教意识;三是文化娱乐如围棋、武术等;四是婚丧礼仪等。本书在体例上调整,在原有几个板块中,增加“原典阅读”
朱江编著的《远逝的风帆--海上丝绸之路与扬州》主要探讨如下内容:1.扬州城市历史变迁概述;2.扬
平台介绍|荣誉资质|联系我们|出版社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