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法 【 N0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分类索引
-
-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2版)
- 杨水旸,石诚 著/2017-1-1/国防工业出版社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2版)》是以教育部颁布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2012、2013)为依据,主要针对高校理工科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编写的教材,同时兼顾了科学技术哲学等相关学科专业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之教学需求。书中除绪论外,分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及其实践等五个组成部分。其中,诸多章节内容更加突出反映了理工科硕士生的专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如科学观、技术观、工程观、思维方
-
定价:¥39 ISBN:9787118110791
-
- 科技史与方法论(全国高等学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规划教材)
- 梁洪亮/2016-10-10/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在系统地介绍科学技术简史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人类在物质工具时代和能源工业时代已经发展出来、并经实践反复检验过的科学方法论,同时介绍了不同工具时代的基本科学问题及其对人们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影响方式和规律。本书的目标是让读者以史为鉴,用发展的眼光更好地认识和适应当前的信息工具时代,认清当今时代的基本科学问题,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科学宇宙观,掌握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方法论。
全书共分4个部分。第1部分(第1、2章)主要阐述科学技术、科技史以及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并总体论述人类能
-
定价:¥36 ISBN:9787302449966
-
- 相似模型试验原理
- 宋彧 著/2016-9-1/人民交通出版社
《相似模型试验原理》中详细叙述了相似的本质,拓展和细化了相似定理,即把传统的相似三定理细化成11定理,其中有5个性质定理,5个性质推论和1个判定定理。对相似模型设计理论、相似型经验公式建立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更通俗的描述,提出了试验组织原理的概念,并对论文写作格式做了归纳。全书共分9章,包括相似与变尺、相似模型设计原理、相似准则函数关系分析原理、试验内容设计原理、减少相似准则数量分析原理、组分方程线性回归原理、试验组织原理、创建相似型经验公式、试验类期刊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相似模型试验原理》
-
定价:¥18 ISBN:9787114131967
-
- 科学史十五讲(第2版)
- 江晓原 著/2016-8-1/北京大学出版社
科学史是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的zui好的桥梁。本书由学科力量较强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的几位专家学者合著,从科学史的意义发端,在总论其学科史、功能、定位、方法范式以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后,前五讲追溯了古希腊、古代中国、阿拉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历程,后十讲则着眼于独立学科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等,以若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连线,贯串整个人类科学史,兼顾内史与外史,择要叙论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会功能、文化性质并时加点评,
-
定价:¥48 ISBN:9787301274934
-
- 自然辩证法概论——十三五规划
- 张宗明/2016-8-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教材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思想与专业特点,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引导与启发研究生运用自然辩证法一般原理,探讨中医药学的学科性质、思维特征与发展规律,从而帮助研究生提高理论思维水平、专业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本教材突出的特点:一是强调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突出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的教育。二审突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每章后增加了中医问题与思考的拓展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中医药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三是.突出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及其与自然观的联系,体现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便于学生深刻理解中西方传统
-
定价:¥39 ISBN:9787513225465
-
- 中国科学技术史
- 卢嘉锡主编/2016-7-1/科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对其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是几代中国学者的愿望。1956年,中国自然科学史 研究委员会就曾专门开会讨论过编写问题;1975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再次开会讨论。几经波折,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科学出版社联合组织、时任院长卢嘉锡担任总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终于在1987年启动编撰工作,被列入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其出版规模之大、专家水平之高、成果影响之广,堪称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集大成之作,与李约瑟著作交相辉映,
-
定价:¥6920 ISBN:9787030493606
-
-
- 社会文化科学背景下的技术编年史:远古—1900
- 姜振寰主编/2015-12-1/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书将自远古至19世纪末的重要科学、文化、社会、技术事件加以汇总,以技术发展为主线,将各历史事件按年代对应编排,以反映并揭示科学、文化、社会与技术发展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历史过程。本项目共分为7大部分,每部分前设简要的概说,对该时期科学、技术、文化、社会做一个综合性的说明。这七个部分分别为:地球的自然史与文明的发端(远古—B.C1000);古代的技术文明(B.C1000—A.D400);欧洲中世纪与东方文明(A.D400—A.D1300);文艺复兴时代(A.D1301—A.D1600
-
定价:¥860 ISBN:9787040403268
-
-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
- 刘文霞 宋琳 钱振华/2015-10-31/知识产权出版社
本书是硕士研究生“科学技术哲学”课程的教材,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提供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本书除绪论以外,共分18章,内容包括:科学与技术的含义和特征,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模式和趋势,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自然界的存在,自然界的演化,自然界中的人类,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过程及规律,科学技术研究中的经验方法,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方法,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创造力开发,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与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科学技术的正负效应,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创新与教育,科学技术
-
定价:¥39 ISBN:9787513039840
-
- 科技史略
- 袁继红 周邦君 雷四兰/2015-8-1/暨南大学出版社
《科学技术史》属于通识教材,是编者结合9年来一线教学的经验,并根据各自专业特长,精心完成的一部真正配合教学使用的教材。由于本书的编写主要为适应大学生通识教学,故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对每一个历史时期均选择一门学科侧重展示科学思想发展的脉络以及与之相关的外在因素的影响;每章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所选材料围绕该主题,并给出分析结果;每章结尾列明推荐阅读书目和思考题,以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本书另一个特色是,针对经管法类专业背景的学生,增加了社会科学建制化的历史介绍。本书也适合对科学技术发展史感兴趣
-
定价:¥28 ISBN:9787566815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