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大学通识教育教材。
本书以情感为视角,把中国古代诗歌分为三大部分(人与人之情感,人对社会之情感,人对自然之情感)、九大类型(爱情、友情、亲情;咏怀、时事、咏史;山水、田园、咏物)。每个类型精选20首左右,逐首予以注释、品鉴。注释不蔓不枝、简单明了。品鉴博采众家之长、融入一己之见。
本书既可作为在校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教材,也适合一般文学爱好者阅读和赏析。
鉴于国内外对厄德里克1996年之前所创作的小说研究甚多,通过考察小说人物在不同灾难形式下的生存模式,《根与路:路易丝·厄德里克的灾难生存书写研究》终发现:厄德里克以一种抗拒主流、在边缘怒放的姿态进行写作;写作的过程中,她践行了自我所言的“保护和颂扬灾难之后留存下来的各种文化内核”,走向了德勒兹(GillesDeleuze)和瓜塔里(FelixGruattari)所推崇的“少数族文学”。
本教材打破文史分离的传统格局,融知识性、理论性、当代性、现实性为一体,以文史叙述为纲,注重文史理论与作品解读,二者互为表里,各章自成体系。体例上创新,将文学、历史与文化统一,起到融通古今的效果;结构上合理妥帖,体现文学创作与理论、史学撰述和理论的密切结合;逻辑上严明自然,从“明道载道”等八个主题切入,贯穿文史合一,融通互证,开发学生心智,注重文史学科的完整性、系统性。
21世纪以来,学界对还原现场、探寻历史本真的重写文学史的愿望与需求愈发强烈,本书正是关于这方面研究的著作。《文艺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的文艺期刊,是右翼文艺阵营中持续时间*长、版面内容较丰富、影响力较大的一份刊物。本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19301941年间该刊的组织、编辑、创作与稿酬筹措等整体情况。虽然属于典型的个案研究,却折射了30年代多声部共存争鸣的文学现场,对于我们客观全面地把握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面貌大有裨益。
平台介绍|荣誉资质|联系我们|出版社登陆